“坐地铁,方便!”
“现在我出门、上班都坐地铁,近一点就骑共享单车,不堵车还省钱省力,方便!”在呼和浩特市一家保险公司工作的张峰告诉记者,自从家附近有了地铁站就很少开车了。
2019年12月29日,地铁1号线通车,呼和浩特成为全国第40座通行地铁的城市。1个多月前的周杰伦演唱会,4天109.76万人次的客运量,更让游客们体验了地铁的便捷。虽然目前只有两条地铁线路,但越来越多的市民正以“地铁+共享单车”作为出行的主要方式。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按照《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未来,呼和浩特将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为延伸的绿色出行交通体系,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地铁三四号线、机场快轨规划建设。到2035年,呼和浩特市规划建成“6线1支”的轨道线网,中心城规划形成“三主两辅”的“L”型轨道交通线网,以及市域层面的机场线。规划期末中心城区轨网密度达到0.98公里/平方公里。
按照规划,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线工程、轨道交通3、4号线工程将列入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轨道交通5、6号线列入远期重点建设项目,市民出行将更加绿色低碳。
共享单车无缝接驳公交地铁站
共享单车一直承载着解决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目前,在呼和浩特运营的单车包括哈啰单车、滴滴青桔、美团单车、青城赤兔等,极大便利了市民出行。
记者从哈啰单车方面了解到,截至9月20日,9月日均订单较8月上涨44%。其中,与地铁、公交站点接驳助力作用明显。统计数据显示,哈啰单车停车点位地铁站、公交站点接驳覆盖率近95%,市民出行基本可实现无缝接驳。2022年,呼和浩特哈啰用户骑行总里程约5500万公里,相当于往返北京57400次。
为给市民带来舒适、安全、快捷的出行体验,目前,呼和浩特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1969台运营车辆全部使用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并在今年同时启动新能源纯电动巡游出租汽车的更新工作。此外,与新能源纯电动车配套的充电场站逐年增加,目前已建立29个充电场站、624个充电终端,并搭建完成具备自主充电、充电保护、故障排查、数据统计、平台监控、电量功率自动匹配等多项功能的充电桩智能平台。通过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的推广应用,实现碳减排量22.44万吨、节油量9680万升。
充换电业务兴起
9月15日下午,记者在赛罕区美佳花园小区停车棚内看到,一些居民推着电动车走进车棚,扫描二维码后,用共享充电桩进行充电。
居民高先生说:“以前要从家里连接几条电线下楼充电,不方便也不安全。现在安装了共享充电桩,扫码就行,解决了充电难题。我骑电动车接送孙子上下学,省时又省力。”
为该小区安装电动车共享充电桩的是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该公司总监姜维向记者介绍,在美佳花园、奈伦国际、碧海蓝山等21个小区内安装有700多个充电端口,助力市民绿色低碳出行。
记者还了解到,呼和浩特市还兴起电瓶车换电业务,即把没电的电瓶放入充电柜,取出已满格的电池,快速有效解决续航问题。
在位于成吉思汗广场西侧的铁塔换电站,外卖员小田说:“我们常为电池没电发愁,共享换电业务解决了大问题,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姜维表示,2019年10月,呼和浩特市有了首个铁塔换电站,共享换电业务也进入激烈竞争状态,光宇换电、飞翼换电、享换电等全国连锁性的换电企业纷纷进入市场,目前全市至少有8家换电企业。“竞争有力促进了服务提升和业务发展,也促进市民使用更绿色的方式出行。”姜维说。
构建高效整合的公共交通系统
今年初,呼和浩特市上榜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名单,成为内蒙古唯一获评城市。为创造更加方便快捷的绿色出行条件,呼和浩特市将公共交通发展列入“十四五纲要”,计划在2025年建成以“大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延伸、出租汽车为补充”多方式高效整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按照城市交通“一张网”的理念,呼和浩特市从网络设施、运营层面促进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和慢行交通三网的衔接融合,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出行便捷性。将优化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站点周边的慢行接驳网络,推进设施融合,加强公交站点与城市绿道、小型绿地、口袋公园的衔接。其中包括推进轨道、常规公交站点与周边建筑物出口的风雨连廊建设,在地铁与公交车换乘客流量大、道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新华广场和附属医院2个站点打造风雨连廊示范点,提供一体化遮阳避雨的公共交通换乘体验。此外,还将以轨道站点为核心,优化调整公交站点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点布局,保障轨道站点周边100米范围内有公交线路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公交站点150米范围内有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
文·摄影/草原全媒·北方新报首席记者 王树天 记者 郝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