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萤火虫

  文/程广海

  闲来无事,乱翻日记,在去年的一篇里看到特别备注的一句话:“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猛然一愣,忽地还记起前一句:“新月挂林捎,暗水鸣枯沼。”时至处暑,我正在乡下的老家消磨暑假的悠闲时光,挂在树梢上的月亮也见了,村子西面清澈的流水声也听了,就独独不见萤火虫的影子。

  我小的时候,倒是经常看见过的。盛夏的傍晚,天气还是闷热,简单扒拉几口晚饭后,跟着大人去村口西面的小河堤上凉快。刚铺上草席,准备躺下睡觉,弯腰看见河边十几个忽闪忽闪的小东西,我让大家看,父亲说,那是萤火虫。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感到好奇,要去河边看个究竟。母亲连声呵住我:别去河边,萤火虫是“鬼火”,晚上可别靠近它。

  长大后才知道,村里老人们大都称呼萤火虫是“鬼火”,这源于一个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和约定成俗的叫法,这个“鬼火”非但不可怕,倒是蛮可爱好玩的。

  萤火虫一般在每年7~9月间的傍晚以后才会出现。它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只有在湿度相宜的庄稼地或者没有被污染过的河边,才能见到它靓丽可爱的身影。难怪有环境学家说,萤火虫是自然界中最漂亮的飘飞精灵、罕见的光之舞者。

  萤火虫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这四个阶段,到初夏来临的时候,它完全蜕变为一个成虫,白天依附在沼泽地或河边的水草上,以蜗牛、蚯蚓以及其他小昆虫为食。

  天黑以后,萤火虫飞起来,很难捉到它,邻居家的一个大哥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傍黑时候,趁它们还没有飞起来,到河边或者靠近水草的地方逮它,那就容易一些。

  记得是上初一的那个暑假里,我第一次跟着小伙伴去村子西面的白马河边逮萤火虫。天刚刚擦黑,我拿着手电筒顺着河沿,一步一步朝着阴暗潮湿的河边走去。一脚下去,草丛里面的蚊子、飞蛾被我们惊飞,担心萤火虫跑掉,我们蹲下来,静静地等待它的出现。夜里八点钟左右,周边的草丛里,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开始发光了。先是一个,紧接着三五个,陆续从草尖上慢慢飞起,再后来有十几个围在一起,那形状就像一个蓝色的小灯笼。

  那一晚,我们每个人最少的都捉到了三五只萤火虫,我第一次看见它腹部蓝色的发光体,感觉可爱极了。同去的邻居大哥在我们这一帮小孩眼里,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对乡间的许多事了如指掌。他告诉我们说:萤火虫发光是它向异性求爱的信号,发光最亮的是雄性萤火虫,以此来吸引雌性的目光。

  我们听后,都嘻嘻哈哈地笑着,觉着真的很好玩。我把捉到的几只萤火虫拿回家,把它们放在一个竹篦子里面,当宝贝一样养着。可是,等我第二天下午放学后再去看它们,三只萤火虫都死掉了。

  后来才知道,在萤火虫从卵到成虫这漫长的十个月的孕育蜕变后,它只有3~7天的寿命,最长的也不过半个月的时间。想想我们小时候捉萤火虫拿回家的那些事,真是有些惭愧。

  离开农村老家,久居县城,就连一轮明月也很难欣赏到,何谈能遇见娇气高贵的萤火虫呢?童年的美好时光里,记忆最深的还是萤火虫带给我的快乐时光,这个夏秋季节萤火飞舞的精灵,闪烁着璀璨的夜空之美,如梦如幻,让人留恋。

  期待着有一天,回到乡下老家,在院子里泡一壶茶,摇着蒲扇,“相逢秋满月,更值夜萤飞”的画面再次出现,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布
   第03版:城事
   第04版:调查
   第05版:风铃
   第06版:环球
   第07版:健康
   第08版:体坛
萤火虫
手机上写作
永遇乐·望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