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3/4以上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首次展示。
聚焦“伟大的商文明”这一主题,展览设有3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从商代史、甲骨学、考古史、商文明的世界传播等多个角度,阐释商代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手工业技术等,呈现商文明对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伟大的商文明展厅,一个四足两耳的司母辛鼎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殷墟博物馆馆藏体型最大的一件青铜器,鼎的内壁一侧刻有铭文“司母辛”,是商朝王后妇好的儿子为纪念她而铸的鼎。
“殷商人在青铜器铸造上继承夏人技术,通过创新改进,发扬了块范法,使得合模技术更加复杂,铸造器型更加丰富多样,所铸铜器体型更加巨大。此外,在青铜器纹饰上,创造出夔龙纹、鸟纹等纹饰,并首创地纹、立体兽首、多层纹饰等表现方式,共同组成了纷繁华丽的铜器纹饰,形成了鼎盛时期的青铜文明。”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在车马遗迹专题展厅,23辆马车依次排开,这是中国目前出土最早的马车,穿越3000余年时光,可以一窥当年车辚辚马萧萧的壮阔景象。
“殷商人还创制了成熟的文字系统,并将之刻在甲骨上、铸在铜器上、书写在玉器上,传承至今。”赵清荣说。在“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中,众多首次展出的甲骨文让人们看到一位商朝小王子的生活日常。(唐健辉 史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