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说说古代禁酒令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禁酒的帝王真是不少,如齐景公、汉文帝、汉景帝、曹操、刘备、西晋赵王、北魏文成帝、北齐武成帝、北周武帝、隋文帝、唐肃宗、元世祖、明太祖、清圣祖等等。他们禁酒的目的,除了节约粮食外,主要还是因酗酒造成严重危害和社会问题。

  我国古代官方颁布的第一个“禁酒令”,是《尚书》中的《酒诰》。周公姬旦在辅政摄政期间,根据纣王酗酒暴虐亡国的教训而制定了一条典章制度——《酒诰》:一旦发现“群饮纵酒”,立即处以死刑。这是历史上最严的禁酒制度。

  据《世说新语·任诞》记载,刘伶每逢喝醉了酒,就做出一些怪诞癫狂的举动,比如把衣服裤子脱个精光,赤条条地一边喝一边疯狂地裸奔。一个名人失礼到如此地步,真是无语。如果刘伶仅仅是礼节上的问题,那张飞的问题可就不那么简单了。张飞喝酒,既控制不住量,也把握不住度;他不但好酒,而且成瘾,每喝必醉,不醉不休。其实,张飞醉酒误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刘备跟着曹操讨伐袁术、前往南阳之前,就把徐州交给了张飞。三天没过,张飞就忘了刘备“少饮酒”的叮咛,宴请部下;众人轮流把盏,张飞更是巨觥自斟,几十杯下肚不觉大醉,还把拒绝饮酒的曹豹抽了五十大鞭。果不其然,曹豹连夜差人给吕布送去密信;接着里应外合,让还在酒精浸泡中的张飞落荒而逃,曹豹报了酒宴受辱的“一箭之仇”。张飞如果以此为戒,也不至于后来丢了性命。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后,张飞悲痛欲绝,喝酒更成了家常便饭,他不分白天黑夜,以酒浇愁,醉了便不分青红皂白地鞭打部下,最终被手下所杀。一世英雄,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于醉梦中,留下千古笑柄。

  在中国古代,醉酒误事以致丢了性命的大有人在。据《韩非子》记载,楚共王带兵与晋厉公战于河南鄢陵时,大司马子反口渴难耐,让部下拿水给他喝,随从谷阳便把一壶酒递给了他,子反忙令拿走,但经不住谷阳的劝说和酒精的诱惑,竟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受了耳伤的楚共王下令反击时,才知道子反已烂醉如泥。走投无路的楚共王只得撤兵。回到楚国,子反被楚共王砍了脑袋。

  如果说子反的死是因为谷阳的劝酒,那陈遵的死就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了。“陈遵投辖”之典出自《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西汉哀帝末年,官僚世家出身的陈遵有才又有能,就是后来专权的王莽也对他另眼相看。但陈遵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嗜酒如命、不醉不休。他每天觥筹交错,醉醉醺醺。自己喝也就罢了,一旦地方官来访,为了留住客人,他常常关紧大门,把客人的车轮销钉卸下扔到井中,就像现在拔掉客人的车钥匙一样好客。后来因“饮酒饫宴无节轻辱爵位”被罢去河南太守,但他仍不思悔改,我行我素,最后在醉卧中被杀。后人骆宾王“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以及苏东坡“若见孟公投辖饮,莫忘冲雪送君时”等,用的都是此典。

  名将张飞、大司马子反、陈遵都是因酒丢了自己的性命,还有人因酒丢了一家人的性命。据《史记》记载,将门虎子灌夫嗜酒如命,还常常借酒耍疯,只要酒一盖脸,就辱骂那些皇亲贵族,就连权倾一时的田蚡也不放过。最终引火烧身,灌夫因“骂座不敬”“侮辱太后”而被砍头,并且祸及全家,一个没留。

  酒,在古代,真的是不禁不行呀!(据《西安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布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关注
   第05版:天下
   第06版:钩沉
   第07版:健康/广告
   第08版:体坛
说说古代禁酒令
古滇国的“牛”,真牛!
一文了解“内蒙古蒙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