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纱单衣(直裾)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它的主人是西汉长沙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未经染色的蚕丝织纱,制成不加衬里的单层薄衣,与辛追夫人之美相得益彰。
这件衣服单衣重49克,如果去掉袖口、领口的绒圈锦边缘就只剩下40.2克,约等于5瓣普通蜜橘的果肉,或是1/4个普通苹果的重量。马王堆出土素纱单衣共两件,一件直裾,一件曲裾,直裾保存最为完好。
如此轻薄飘逸,有人猜测这是辛追夫人的一件内衣。但是多数学者认为,其用途可能是穿在锦绣衣服的外面,为艳丽纹饰罩上一层薄纱,增加层次感之余,朦胧美与神秘感兼具,打造出独特的汉服时尚。
素纱单衣不仅轻,且透光率达到75%,衣服叠十层放在报纸上,仍能看清上面的文字和图片。这主要得益于其材质:汉代培育的三眠蚕。与现代蚕相比,吐出的丝更细,用蚕丝纤度单位来测量,只有10.2~11.3旦(旦数越小,蚕丝越细)。而今天最高级丝织物的纤度也要14旦左右。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的蚕宝宝更加健壮肥硕,吐出的丝更粗,产量也更大,以至于文保部门想“仿制”一件素纱单衣,还要先从养蚕开始。20世纪80年代,从文物保管、文化传承等方面综合考虑,国家文物局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对素纱单衣进行仿制,但仿制出的成品都超过了50克。后来仿制团队专门培育了一批瘦弱的三眠蚕,直到2019年,才首次仿制出一件重量约49克的素纱单衣。
素纱单衣使用家蚕丝,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能够饲育蚕。蚕丝纤细均匀,说明缫纺技术较为成熟。素纱空隙均匀,又说明了当时的纺车织机发展水平。育蚕、种桑、取丝、造机杼作衣,每一步都是智慧、经验以及创造力的结合;农业、工业、艺术三者碰撞,结晶成这件素纱单衣。桑蚕之丝经纬穿梭,不但织造出翩翩衣袂,也凝聚成一个民族独特的气质,随着丝绸之路,让世界认识了深厚的中华文化。
(据央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