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

  7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刹住违规借调风,切实为基层减负》的评论。

  日前,云南省通报了2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典型问题,其中包括共青团云南省委以“挂职”名义大量违规借调工作人员。通报称,截至今年5月底,共青团云南省委“挂职”人员远超规定数,且基本上未按要求备案。通报还称,共青团云南省委借调干部范围广、时间长、人员多,“体外循环”情况突出,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

  借调,曾是很多单位使用的一种比较灵活的用人方式。借调可以缓解部分单位面临重大工作任务时“人少活多,忙不过来”的状况。同时,对于被借调的基层干部而言,获得到多部门、多岗位锻炼的机会,也有利于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甚至有助于晋升晋级。不过,这些年来,违规借调现象频发,有的单位借调人员接近甚至超过自身在编人员,导致被借调基层单位苦不堪言。

  整治违规借调,近年来已多次被提上议程。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也提出,健全规范管理制度,严控从县以下单位借调工作人员。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虽然花了力气、下了功夫,却陷入“清理—反弹—再清理”的怪圈。

  打蛇打七寸,整治违规借调乱象也必须找准关键点。违规借调乱象之所以频发,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制度不紧、监督乏力,借调工作随意性大,有时候相关领导打个电话、发个信息,就能“先把事情办了,程序后面再补”;二是部分单位懒政怠政,工作中把借调人员当主力军使,自身在编人员却“靠边站”。

  因此,要根治违规借调之风,关键还是在于完善借调制度并加强监管。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守中央相关文件规定,并建立借调工作审批制,明确借调的条件、程序、期限和比例,划定红线和边界,坚决做到“有规可依”“有借必审”。对存在违规借调行为,尤其是整改效果差或屡改屡犯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以儆效尤。

  整治违规借调,还要刹住部分借调单位在编人员懒政怠政之风,让他们“在其位谋其职”,避免出现“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各级编办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各部门编制分配,保障各部门编制数量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业务变化需求,避免出现“不得不借”状况。(据新华社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布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关注
   第05版:天下
   第06版:读书
   第07版:健康
   第08版:体坛
​月球背面添了“永久居民”
印度一集会活动发生严重踩踏 上百人死亡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
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
一句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