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散为雨,春回万物兴。”北京时间2月18日18时7分将迎来雨水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当冬日的凛冽悄然褪去,春的序曲便在天地间奏响,而雨水,恰似这序曲中灵动的音符。它带着丝丝缕缕的温润,轻叩大地的门扉。每至此时,世间仿若被一层薄纱笼罩,朦胧且诗意。那淅淅沥沥的雨丝,宛如大自然的笔触,在广袤的画布上晕染出独属于雨水节气的景致。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也被这节气的魅力触动,挥毫泼墨,留下诸多动人诗篇。
说到春雨,大家最熟悉的诗词莫过于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滋润万物,“潜”“润”“细”是它的特点。全诗没有一个“喜”字,但句句都洋溢着诗人对春雨的喜悦之情。诗人通过对春雨的描写和对雨后景象的想象,将自己的喜悦之情融入自然景物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五言律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诗人对早春的小雨和草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用简朴的文字描绘出了早春独特的景色,如画家般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早春画卷。早春草色柔嫩,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到了烟柳满皇都的时节,反而不稀罕了。诗人用诗的语言描绘出了早春的色彩,那是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春雨,有时也是两面的,除了带给人春的喜悦,还很容易触景生情,让人产生莫名的惆怅和伤感。比如这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留下的千古名句。诗人通过听觉写春雨,以“一夜”突出春雨的绵绵不绝,暗示自己一夜未眠,心事重重。“深巷明朝卖杏花”则从听觉转为想象中的视觉,描绘出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临安春色图,以乐景衬哀情,美好春景与诗人内心的郁闷惆怅形成强烈反差,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
提到以节气作诗,有一位“超级爱好者”,他就是唐代诗人元稹。“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这首诗正是元稹的《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这首诗为读者呈现了雨水节气时一幅生动而多彩的春日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灵动且充满希望的氛围。整首诗对仗工整、观察细腻、动静结合,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春雨贵如油”,雨水节气饱含无限的活力。虽然还处在“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时节,北方大地还没有完全苏醒,春耕还未全面展开,但温暖的春天已悄然来临,广袤的大地即将呈现出清新的田园之美。让我们在这节气轮回里,于诗词中沉醉,于生活里期待,共同静候大自然奏响那春之声的激昂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