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许多人早餐通常都在面店吃二两面条。阿黄也不例外。
阿黄处世精明,遇到朋友或熟人总是满脸堆笑,会把眼睛眯成一条缝,面部肌肉往上一拉,挤到眼皮下,像一条田埂。
他有一个特点:喜欢盘算。尤其在吃早餐这事上,算计得比猴还精。
老婆没有工作,他得精打细算。
阿黄有个习惯,从周一到周五,5个工作日里,每天早餐在固定不变的一家面店吃二两面条,然后准时上班,雷打不动。
面条为本地有名的龙须空心面,牛肉臊子。这面吃起来爽口,不腻,有滋有味。吃完面,连汤都要喝得一干二净,说营养都在汤里。
阿黄吃面要选时间点的,在店里没有熟人,或客人较少时才去。进店后,跟老板说“二两,常规的”,老板都知道是“少红,牛肉臊子”。但阿黄不会立即结账,一般是吃到最后,吃完面喝尽汤走时才结。往往这个时候,店里来了很多客人,有熟人,或朋友,每天是常有的事。
面店在政务中心对面,人来人往,生意超好。
阿黄的运气似乎总跟这家面店生意一样——超好,几乎不花钱,都是别人帮他结了,不是这个结,就是那个结。
毕竟,谁还在乎一碗面钱。
这跟结账的时间点有关。阿黄研究了许久才得出了结论。
大不可细算。每天二两面条10元,一周5个工作日的早餐就是50元,一个月按4周算,起码也有200元。这省下的200元,要办好多事,至少又可以给孩子买一套学习丛书,或玩一次水上乐园。
通常,一般人进店吃早餐,就顺手用手机扫贴在店门口的微信二维码,把账结了,坐等面吃。这样至少有一个好处,免得吃到中途碰到熟人。即便碰到也不管了。如果没有结账,别人帮结了,虽钱不多,却欠下一个小人情。要是等着最后结账,都会碰到熟人或朋友的,别人一问没结账,许多人都会客气地顺带结账的。
这一前一后的结账,细细想来,还真有些道儿精。
阿黄似乎喜欢长期欠点别人小人情。他有一句口头禅“脸皮厚,吃得够”。
阿黄总是吃完才结账。但通常还等不到吃完,就有熟人或朋友进店吃面。一看阿黄在,礼貌地招呼一声,顺带问:“结账了没有?” “不用,我自己来。”阿黄委婉回答时也相当于在推辞,当然还有另外一层重要意思在里面——没结账。这一来,账,当然被他人结了。
因为你比别人先进来,总得先吃完吧,你离开时总得去结账吧。所以一旦碰到这种情况,阿黄不能撒谎说“我结了”,不然在熟人或朋友面前假结账,别人会瞧不起的,于是就干脆点。
那天,是阳历年的最后一天上班,上完班就放假了。阿黄像往常一样来到这家面店,常规的要了二两面条,慢条斯理地边吃边看手机。吃到最后也没见一个熟人或朋友来吃面,只好自己起身实打实地去结账。正扫二维码时,突然背后有人拍了一下他肩膀。回头一看,是多年不见的一位高中同学,同进来的还有几人,看样子是同学的朋友。
阿黄怔了一下,寒暄几句后,爽快地问:“几位?”
“我人多,用不着。5位。”同学客气地报出了数字。
阿黄嘴角一扬,抿着笑,继续完成手机上的操作,而后拍拍同学的肩膀,说:“都结了。慢慢吃,上班去了。”
他共结了6碗面钱。
走出店,阿黄自言自语:今天活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