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与《北方新报》

  文/高雁萍

  2001年《北方新报》创刊时,我因忙于应付生活,已少有时间能静下心读书看报,写作投稿更是按下停止键。可这份一面世就引起广泛关注的报纸,同样吸引了我,尤其内容丰富多样的副刊,乡风民俗、老街旧景、新友故人、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真是包罗万象,用现在的话说,是非常接地气的报纸。所以再忙再累,每晚睡前必看。有时看着看着,心也痒,手也痒,表达的欲望达到一定程度,便由不住拿出了纸和笔。那时电脑还没有普及,我把一篇篇誊写好的稿子装入信封,贴上邮票,寄往报社。写作有惯性。“青城故事”“青城文学”“都市心情”“精彩大草原”等栏目,包括现在的“风铃”,我都写。

  有一年,我从打工的跆拳道馆骑自行车回家,被马路上一辆行驶中忽然推开车门的汽车撞到左脚,两处骨裂,打石膏在家休养。何以解烦恼,除了书架上的书,就是信息量超强的《北方新报》。那段时间,每天一睁眼就盼着报纸来,先看头版,后看副刊,然后一遍遍筛选。那会儿报纸版面非常多,厚厚一沓,一天翻下来,从国际到国内,从政策到民生,从故事到广告,还有散文随笔,剪报也是常有的事儿。有时看到灵感突现,立刻写起来,沉浸其中,忘了脚上的石膏,一抬腿踢到写字台上,疼到要断气。此间一篇有关读书的征文,还得了一张50元购书卡。另一次也是生病期间,为不负编辑的信任,查阅很多历史资料,完成了“精彩大草原”的约稿,写的是丰州故城和辽代白塔。

  毫不夸张地说,是《北方新报》成就了今天的我。

  写的多,发的多,底气足。2009年,斗胆报名并考上内蒙古大学文学研究班,入学后分配导师,王芳院长听见我的名字便脱口而出:我知道你,文章经常上《北方新报》,尤其写桥靠的。桥靠是我的故乡,城中村改造时整体消失,因为怀念,写了《桥靠:一个消失在都市里的村庄》,《北方新报》整版发表后,一个杂志社的年轻编辑给我打电话说,报纸副刊给一个人发整版文章可是不多见啊!正是这个整版,让我瞬间有了些“知名度”,并渐渐被读者和圈内人认可,我的写作更有动力了。

  至今都非常感激那些年不厌其烦为我修改病句和错别字的编辑们,甚至想,假如没有《北方新报》,没有当年编发我稿件并时常鼓励我的众多编辑……绝对不会有今天已出了3本散文集的我。《故乡是一把折扇》全书内容,几乎都源于《北方新报》“青城故事”。

  其实还有很多想说的。纸短情长,不尽依依。衷心祝愿创刊24周年的《北方新报》生日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策划
   第03版:策划
   第04版:发布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关注
   第07版:健康/广告
   第08版:体坛
我与《北方新报》
新报情缘
说“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