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力绘就阿佤山美丽新画卷

  □新华社记者  吉哲鹏  严勇

  “读了来信,了解到脱贫攻坚给阿佤山带来的深刻变化,感受到了阿佤人民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真挚感情,我很欣慰。”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这封来自北京的信函,送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美好祝福以及对边疆群众的深情挂念,让阿佤山沸腾了!当地干部群众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新征程,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

  20日上午,在沧源县班洪乡班洪村下班坝组,竹林间的一栋栋佤族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村中几棵大榕树围出一片空地,佤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聚在一起,脸上洋溢着笑容。

  云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郑重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宣读完毕,现场群众齐声欢呼,佤族青年击响木鼓,男女老少唱起《阿佤人民唱新歌》,抒发他们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真挚感情,欢歌笑语回荡在青山绿水间。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沧源县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有着山青、水绿、竹翠、景美的生态名片。但由于山高水阻、交通闭塞等原因,沧源佤族人民曾长期处于深度贫困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看病住院、子女上学等都有了保障。到2019年底,该县67个贫困村、4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近日,沧源县班洪乡、班老乡9个边境村的10位老支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佤族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情况,表达了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走、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的坚定决心。

  71岁的岩翁是写信的老支书之一。山间新建的观光栈道,村里的蜂蜜加工厂,家中的抽水马桶……盘点这些新鲜事物,他非常感慨:“过去我们住的是茅草房,走的是烂泥路,一年四季都是半饱饭。现在村里的楼房盖起来,轿车开起来,日子越来越好过!”

  千年贫困已成为历史,阿佤山的变化翻天覆地。

  孩子们在学校吃上营养餐,一批批大学生走出了阿佤山,沧源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从2014年的7.9年提高至2018年的9.1年;

  沧源佤山机场建成通航,全县通车总里程较“十二五”翻一倍,农村公路硬化率走在全省前列,即将进入高速时代;

  村村寨寨有卫生室,人人都有医保,佤族同胞看病不再难……

  沧源县委书记杨志厅说,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沧源以“人畜分离、建厕改灶、种花种菜”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被表彰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如今的阿佤山,村村寨寨美如画,各族群众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边疆人民心向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你们都是老支书,长期在边境地区工作生活,更懂得边民富、边疆稳的意义。”

  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班洪乡、班老乡9个边境村的三翁、三贵、俄松、三木嘎、尼红、赛金、岩翁、岩团、三木水、岩板10名老支书,他们中有人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有人任职长达30余年。

  “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人”。在阿佤山巨变背后,这些老支书和长期扎根边疆的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守边固边、脱贫致富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领头雁。

  上世纪八十年代,岩翁就担任班洪乡班洪村党支部书记,直到2016年才退下来。期间,以他为代表的党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领着群众修路、通水、干产业,不断推动山乡发展。

  2016年,38岁的赛茸接过岩翁的“接力棒”,担任班洪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谋划如何让下班坝组的29户建档立卡户脱贫。

  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赛茸带领群众发力乡村旅游,在下班坝组建设栈道、观景台等设施,打造庭院微景观,开办全乡第一个蜂蜜加工厂,农户住的、种的、养的都成了风景,乡村发展有了旺盛的生命力。2019年,下班坝组29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2019年,班洪村还成立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旅游综合收入达230万元。不久前,该村296户农户作为入股股东,拿到了合作社的30余万元现金分红。

  “我今年分红拿了1000多元。村支书带好头,我们的日子比蜜甜!”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民杨文新说。

  近年来,沧源以党建统领经济发展、产业建设、强边固防、民族团结等各项工作,奏响群众生活的幸福乐章。

  在中缅边境的芒卡镇白岩村,界务员周国文50年如一日守边护边,成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用坚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

  在单甲乡安也村,受东航集团委派到安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梅艺宝以加强支部建设为发力点,在一年内将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3万元增加到200万元以上。

  从“沿边小康村”“美丽乡村”到“美丽县城”建设……阿佤山旧貌换新颜,成为“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写照。

  现场聆听总书记回信后,岩翁说:“我们很高兴,也很激动,请总书记、党中央放心,我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搞好民族团结,搞好边疆建设,守好我们的国土。”

  绘就阿佤山新画卷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首反映佤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新生、当家做主的《阿佤人民唱新歌》,火遍大江南北。

  从告别原始社会生活,到整族摆脱贫困、实现第二次“千年跨越”,阿佤山巨变再一次折射党心民心聚力之伟。

  “希望你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汇聚起实干苦干的磅礴力量。

  走进阿佤山,到处是洁净美丽的村庄,到处是干部群众大干产业的身影,到处是加速建设美丽家乡的生动场面。

  “今后我们要把产业做得兴兴旺旺,把绿水青山保护好,把边境线守得牢牢实实,把幸福生活过得红红火火!”赛茸说。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下班坝组,“班洪四大嫂”饭店分店外墙上的标语格外醒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班洪饭店四位大嫂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班洪四大嫂”饭店不仅恢复运营,还开了多家分店,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脱贫攻坚对阿佤山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改变了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激发了大家过上好日子的信心与决心。沧源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就是例证。”沧源县县长周平说。

  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边民富方能边疆稳。

  沧源将立足原生态佤族文化、生态资源和沿边开放三大优势,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绿色产业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提升等五大行动,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沧源县佤族群众素有爱国守边的光荣传统。疫情发生以来,71岁的班老乡下班老村老支书赛金长期坚守在边境疫情防控一线。

  “天气炎热、蚊虫叮咬都不算什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把边境的一草一木都守好,把爱党爱国爱家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赛金说。

  新征程上,边疆各族儿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力绘就阿佤山美丽新画卷!

  (新华社昆明8月21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中央代表团离开西藏返回北京
奋力绘就阿佤山美丽新画卷
为了雪域高原不再遥远
中央代表团 看望慰问 西藏各族各界群众
耄耋老人见证西藏变迁
中阿博览会助力中阿医疗健康领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