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底开始,基层干部潘徽明显感觉到休息的时间变多了一点,他所在的兴安盟扎赉特旗曾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旗县之一,2019年4月退出国贫旗县序列。
2017年,潘徽被派到好力保镇五家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干就是4年多。“脱贫攻坚时,我们周六周日都连轴转。”站在村里合作社兴办的扶贫车间里,潘徽如今回望那段驻村岁月,对帮扶村民脱贫的辛劳场景仍记忆犹新。“现在周六日基本上可以休息了。”
有了扶贫车间,村民们脱了贫,走上了小康路,潘徽才不像那时那样辛苦了。
位于好力保镇西北12公里处的五家子村扶贫车间里,十多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在干活儿,有的包装水稻,有的筛选木耳……他们相互配合、动作娴熟。这些老人虽然年纪较大,却个个身体硬朗。“扶贫车间流行一句话,低于60岁的人,请到别处打工。”潘徽言语中满是自豪。
扶贫车间为啥用的都是高龄农民?潘徽作出解释:“老年人不便外出打工,我们就在家门口建起扶贫车间,让高龄村民变身产业工人,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72岁的于山已经在扶贫车间干了3年,他说:“扶贫车间让我过上了小康生活,一年四季每天都有活儿干,我还租出去十几亩土地,1亩700元,1年挣3万块不是问题。”同村的齐忠理也是感慨万千:“我今年71岁,做梦都想不到这么大岁数还能在家门口打工。这里的活儿轻松,挣钱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
2019年9月,扶贫车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购置豆油机1台、真空包装机1台。扶贫车间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党支部负责政策引导,合作社负责生产技术支持,农户负责将合作社的大豆、旱稻、水稻、杂粮转化成笨榨豆油、杂粮包等产品,同时负责采摘鲜蘑、木耳、香瓜,并加工成各种蔬菜干、木耳、蘑菇干等。
去年,扶贫车间在原有大豆和水稻种植加工的基础上,新建了10栋大棚,发展绿色蔬菜、水果、菌类等特色种植采摘,今年又种了175000棒黑木耳,进一步增加了村民收入。村党支部还建起“爱心超市”,实现了扶贫车间全年都有产品、村民四季都有活干。“开春瓜果蔬菜育苗,夏季培育黑木耳,采摘各类农作物,秋季包装生产各类农特产品,冬季加工大豆杂粮。一整年下来,扶贫车间需要大量人手,够他们忙乎的。”潘徽介绍,“扶贫车间一年产值达到75万元,其中25万元至30万元用于工人工资。”
“我刚来的时候,除了村委会门前有一条水泥路外,村屯里其他路都是沙土路,当时村里还有170座土房,现在都进行了改建,所有通村通屯的路都进行了硬化,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潘徽告诉记者,4年来,村里不仅实现脱贫,后续的增收措施也已形成机制,村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五家子村结合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有利契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当地自然资源,打造集设施农业采摘、休闲垂钓、优势产业于一体的小康示范村,带动全体村民增收致富,从一个穷村、弱村,变成了富村、强村,村党支部也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曾经的扶贫车间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脱贫户都奔小康了,我看,我们的扶贫车间该改名了,以后就叫‘致富车间’吧!”潘徽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