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闻一览

  ●近日,我国首座高水平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设施在四川广元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已实现高放废液处理能力零的突破,跻身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高放废液玻璃固化技术的国家行列,对我国核工业安全绿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日,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中国华能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临界是反应堆带核功率运行的起点,相当于发动机点火。这是该示范工程继今年完成双堆冷试、双堆热试、首次装料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向着年内并网发电目标迈进。

  ●近日,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公布获奖名单,该奖旨在奖励在中国取得杰出科研成果的科学家。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公布了三个奖项的得主以及相应成果:袁国勇、裴伟士获得 “生命科学奖”;张杰获得“物质科学奖”;施敏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徐洁杰教授科研团队在一项纳入众多胃癌患者的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中发现了胃癌免疫逃逸的“爪牙”——肿瘤组织内的“CD73蛋白”,可作为胃癌患者生存时间与治疗敏感性的重要预测因子,对指导胃癌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来自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从受污染的水中提取锂的方法。该方法会简化从盐水中提取锂的过程,降低锂电池的成本,为电动汽车、电子产品和其他各种设备提供动力。相关论文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挪威一项研究显示,越来越多北极熊为繁衍下去,不得不近亲繁殖,进一步加剧灭绝风险。这项研究还显示,由于浮冰越来越少,北极熊难以捕食海豹,不得不改变饮食习惯,改吃鸟或鸟蛋,甚至自相残杀。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血液测试方法,通过测量新冠病毒感染者血液中针对死亡血细胞(包括其自身DNA)释放的分子的抗体水平,来帮助预测哪些感染者可能患重病,并需要使用呼吸机。

  (本报综合媒体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我区从多点着手 重点解决“卡脖子”技术等重大基础科学难题
区内动态
要闻一览
数博会上的“黑科技”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