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70年风雨兼程 70年初心不改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宁城农商银行支持果农发展喜获丰收。
太仆寺农商银行开展直播带货活动。
“金融轻骑兵”小分队到小卖部开展金融知识宣传。
扎兰屯市联社依托农信驿站服务客户。
阿巴嘎农商银行深入苏木嘎查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1951年,内蒙古自治区最早的信用社--敖汉旗贝子府信用社成立,标志着信用社从此登上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农村信用社历经人民公社信用部、生产大队信用分部、贫下中农管理等阶段,在艰难曲折中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经历了农业银行、人民银行、银监会领导管理,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持续发展。2005年8月,按照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统一部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面负责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工作,领导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拉开了全区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序幕。

  根植沃土70年,无论企业性质和管理体制如何变迁,内蒙古农信坚守“支农支牧支小”的初心使命从未改变,主动顺应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改革需要,始终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同频共振,与广大农牧民鱼水相依,走过了一条极为不平凡的艰难历程,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从服从计划体制到服务市场经济,从支持农业生产,到助力乡村振兴,在体制机制、组织体系、工具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批批农信人砥砺奋进、接续奋斗,用青春、汗水和拼搏铸就起行业丰碑。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内蒙古农信不忘知农爱农初心,牢记强农兴农使命,坚持聚焦本源主业,坚持改革创新驱动,坚持做小做散做精,为“三农三牧”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农信力量,奋力谱写着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农信华章。经过70年的发展,内蒙古农信成为全区资产规模最大、支农支小力度最强、营业网点与从业人员最多、金融服务网络覆盖最广的地方金融机构,被誉为“离大地最近的银行”。截至2021年6月末,全区农信社资产总额632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06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703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20%、15%,各项贷款增量市场份额18.5%,资产、存款、贷款余额和贷款增量均居全区银行业首位。自治区联社成立16年来,全区农信社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用于扶贫帮困、爱心助学;全系统员工先后捐款2200多万元支持公益事业;向地方财政累计缴纳税收260亿余元,为上千万户小微企业和农牧户送去金融及时雨,把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内蒙古自治区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偏远地区、生态脆弱区于一体,曾有一半以上的旗县戴着贫困的帽子,有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作为本土金融企业,主动作为,勇担使命,用心、用情、用力为“三农三牧”、民营小微提供金融服务,在支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展现担当作为,作出新的贡献。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全国两家获此殊荣的省级农信机构之一,是自治区唯一一家获奖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系统内2家法人机构、2名个人荣获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70年来,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始终站在金融服务兴边富民的政治高度,老百姓在哪里,金融服务就走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培育了一支政治过硬、立场坚定、作风优良的农信铁军。背挎包、拿算盘,走村入户、上门服务形成的“挎包精神”扎根在心底,薪火相传;不怕吃苦、甘于奉献、扎根基层、坚韧不屈的优良品质融入血脉;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成为坚定信仰,1万多名员工常年坚守在条件艰苦的苏木乡镇,那一抹农信绿深深根植草原大地和百姓心里,用满腔热血和实际行动践行金融服务传播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民族团结耕耘者的使命。

  勇做农村金融主力军

  持续加大“三农三牧”金融供给

  内蒙古农信始终坚持把服务“三农三牧”作为战略重点,发展之基,力量之源,出台支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支持乡村振兴提升服务质效“丰收行动”实施方案,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县域农牧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中,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截至2021年6月末,全系统涉农涉牧贷款余额2303亿元,占全区银行业的26%;着力解决农牧民工贷款“两头难”问题,成立5家金融服务中心,目前已向15万户农牧民工授信,贷款余额118亿元;扎实开展“春天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牧区信用体系建设,评定信用乡镇202个,信用村3970个,信用户134.6万户,覆盖率分别达到28%、36%、36%。

  持续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内蒙古农信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聚焦粮食生产、肉牛、肉羊、奶业、马铃薯、葵花和设施农业金融需求,加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今年,先后召开支持乡村振兴奶业专项推进会、肉牛产业专项推进会,与地方政府、蒙牛乳业等龙头企业、国开行、担保公司等深入合作,积极探索产业链金融,为农牧户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牵线搭桥、修渠引水。推出老百姓通俗易懂的“春耕贷”“诚信小微贷”“复工贷”“薪易贷”“诚信商户贷”等146款特色产品。截至2021年6月末,全系统特色产业贷款余额626亿元,粮食安全领域贷款余额197亿元。

  持续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以打造“金融轻骑兵”流动服务品牌为抓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便民流动服务,金融小分队、流动银行车深入边远乡村、牧区,普及金融知识、解答金融疑问、办理金融业务,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金融服务。全区农信社服务网点覆盖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五级,营业网点2366个,基本覆盖所有苏木乡镇,助农服务点9502个,覆盖85%的嘎查村,设立离行式自动柜员机758台,构建了“物理网点+自助设备+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助农金融服务点+流动金融服务”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乡。

  勇做扶贫金融先锋队

  持续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内蒙古农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金融精准扶贫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将脱贫攻坚作为金融服务的主战场,作为“一把手”工程,精准传导政策、加大信贷支持、丰富产品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农信智慧、提供农信方案、作出农信贡献。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近400亿元精准帮扶贷款,脱贫小额信贷余额21.5亿元,占全区银行业62%,定点帮扶工作走在帮扶盟市前列。

  持续践行消费扶贫社会责任

  全面贯彻落实消费扶贫政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扶持农户、涉农企业及本地优质企业扩大品牌知名度。借助内蒙古农信利农商城,打造互联网销售平台,助力消费扶贫。截至2020年末,全区农信社累计投入消费扶贫金额1950万元,利农商城入驻商户300余家,产品1100余种,帮助销售农产品9万余件,推动农特产品走出内蒙古,销往全国。

  勇做普惠金融领跑者

  内蒙古农信40%的人员、55%的机构位于苏木乡镇,在这些普惠金融服务的难点、短板区域,承担着基础金融服务主要提供者的角色。截至2021年6月末,农牧户贷款余额达1378亿元,户均贷款12.4万元,每三户农牧户就有一户选择农信社,连续多年在全区银行业保持了农牧户贷款覆盖面最大、户均贷款余额最高、贷款投放最及时的领先优势。

  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充分扛起本土金融机构责任担当。2020年,全区农信机构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围绕“六稳”“六保”要求,多措并举主动降息减费让利,推出专项信贷产品100个,深化民营小微企业服务,全年累计发放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贷款867.86亿元,支持29.71万小微企业恢复生产,全系统捐款2480万元、投入2000余人次援助社区疫情防控。2020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累计减费让利13亿元,在支持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中作出突出贡献,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中国红十字会奉献奖章”。

  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优先保障最具活力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截至2021年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38亿元,占全区银行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71%,每五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有三户由农信社提供金融服务。持续加大青年、妇女等群体的创业支持,创业担保类贷款余额21.45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122.4万户。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绿色金融。把金融支持自治区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生态保护型项目及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

  勇做数字金融实践者

  内蒙古农信顺应时代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和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为“三农三牧”和民营小微金融服务插上科技翅膀,服务方式由单一向多元、服务产品由简单到丰富、服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建成线上线下一体化业务体系。始终坚持传统服务和智能服务并行、服务举措和客户体验并重的服务理念,推行舒心、暖心、安心“三心”服务,为老年、行动不便、残疾和不会操作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特殊人群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切实为人民群众带去更安全、更便捷、更有温度的体验。

  截至2021年6月末,全区农信社个人掌银客户360余万户,月活客户达42万户;与35家通道服务商合作开展支付业务,实现“金牛卡在手,城乡任你走”;持续加大电子银行平台建设,智能柜员机覆盖100%农信法人机构,电子银行柜面替代率达75.35%;持续完善Pad小额移动办贷和手机全流程线上办贷系统,完善OCR人脸识别、身份证解析、征信查询、远程双录等风控技术,让客户办理小额贷款“只跑一次”;建成社保卡“一站式”服务网点999个,快速发卡网点173个,覆盖全区92%的旗县市区,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农信社的金融服务让社保卡成为助力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的“民生卡”,成为群众认可的“幸福卡”;深化与自治区各厅局、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主动搭建“银政、银医、银企”合作平台,切实提升金融消费者的综合体验感和生活幸福感。

  

  

  内蒙古农信70年的发展历程,是党领导下农村金融蓬勃发展的缩影,也是自身不断完善、成果丰硕的见证,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改革创新,坚守初心使命,始终保持信念坚定,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行稳致远。

  必须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发展方向坚定正确。农村信用社体制几经更迭、发展几起几落,饱受风雨沧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历史证明,农村金融工作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站在新起点上,内蒙古农信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始终确保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70年来,内蒙古农信始终紧跟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步伐,坚持以服务“三农三牧”、中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宗旨,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瞄准现代化银行发展方向,实现了从小到大、破茧成蝶的跨越式发展,为农牧区现代化建设、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站在新起点上,内蒙古农信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支农支牧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偏离,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在新征程上披荆斩棘,不断夺取事业发展新胜利。

  必须树牢风险底线,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内蒙古农信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主动消除风险隐患,坚持把风险管理摆在行业管理的首位,把管人作为管风险的核心,发挥党委在防范风险中的领导作用、监督作用,压紧压实两级法人机构责任,开展高风险机构处置暨不良贷款压降三年行动,实行“四牌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站在新起点上,内蒙古农信将坚持全系统“一盘棋”,始终把风险防控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强化战略引领,推动农信事业高质量发展。

  必须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农信社发展壮大的法宝,必须代代相传。长期以来,农信人身处基层一线,常年不畏酷暑炎热,顶着严寒风霜,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奔波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牧点社区,挥洒着青春和汗水。在内蒙古的偏远农村牧区,信用社是唯一的金融机构,广大干部员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农信人的初心和使命。内蒙古农信人将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挎包精神”,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农信贡献。

  站在70年的新起点,内蒙古农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系统提升“三种能力”,深入实施“三项战略”,建设党委政府的放心银行、广大客户的满意银行、行稳致远的健康银行,用实干和担当书写内蒙古农村金融事业发展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论道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地方盟市
   第08版:阿拉善
70年风雨兼程 70年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