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绿色转型 聚力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奋斗

——写在中国共产党通辽市第六次代表大会闭幕之际
今年,通辽市标准化种植的683万亩籽粒玉米喜获丰收。图为开鲁县东风镇官银号村玉米种植户刘建军到田间查看玉米成色并准备收获。郭洪申 摄
通辽市政务中心一角。张启民 摄
精选红干椒。 张启民 摄
进入高铁时代。 张启民 摄
阿日昆都楞镇百万亩自然草原。白敖敏 摄
生态建设见成效。 肖助 摄
四通八达的高等级公路。张启民 摄
煤电铝产业铝后加工。 郭洪申 摄
玉米收储。 张启民 摄
科左中旗万头肉牛养殖基地。 郭洪申 摄
城市新貌。崔连仁 摄
  □郭洪申

  担当使命路犹长,潮起扬帆再出发。承载通辽市人民殷切期望、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中国共产党通辽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于9月29日胜利闭幕。 

  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聚焦绿色转型,聚力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奋斗”为主题,全面系统回顾了通辽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积累的基本经验,理性客观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面临的机遇挑战,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内蒙古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和自治区党委对东部盟市的工作要求,科学谋划今后五年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通辽市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过去五年 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第五次党代会以来,通辽市委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通辽市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逐步恢复、总体稳中有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粮食、畜牧生产连丰连稳,被确定为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彰显,“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85.4%。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到43%,国家明确支持通辽开展现代能源领域试点建设,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获得“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国家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验收。

  ——攻坚战役成效显著。 在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经受住了重大考验,交出了合格答卷。全市22.4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集中解决。 政府隐性债务压力得到总体缓解。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守住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四个千万亩”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基本完成,森林覆盖率达到23.78%,草原植被盖度达到62%,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深入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建设绿色矿山88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西辽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建成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07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启动实施,节水型农业迈出实质性步伐。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持续推进城市建设,累计改造棚户区2.8万套、老旧小区565个,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460余公顷,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城”同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1/3以上农牧户用上了卫生厕所。交通体系不断完善,通辽至沈阳、北京高铁相继开通,霍林河支线机场通航运营,新增高等级公路867公里,行政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启动实施了引绰济辽等重大水利工程。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深化改革全面发力,重点推进了956项改革任务、21个自治区级以上改革试点,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企业减负增效工作获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通报表扬。“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场主体由18.6万户增加到25.47万户。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深化,与长春、沈阳、温州、呼和浩特等城市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深入落实促进居民增收政策措施,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5%和9.2%。就业优先政策落地见效,城镇累计新增就业8.59万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旗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走在全区前列,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不断加强,被确定为第二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城市。

  ——民主法治深入推进。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5部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人民政协工作取得新进展,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群团组织作用得到更好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经受住重大考验。法治通辽、平安通辽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效。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建设持续深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科尔沁英才”等人才工程深入实施。“五面红旗”党组织、“最强党支部”引领示范作用明显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治理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取得实效,上级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清仓见底,五届市委巡察实现全覆盖。

  未来五年 高质量发展要有较大突破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 

  未来五年, 通辽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自治区党委对东部盟市的发展要求,坚持扬长避短、培优增效,聚焦绿色转型、聚力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确保“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大突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努力奋斗。

  要把绿色转型、开放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的战略方向。坚定自觉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自治区党委对东部盟市的发展要求,谋划推进通辽工作,以绿色为底色,向开放求突破,彻底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告别粗放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改革开放引路、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要把扬长避短、培优增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找准通辽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充分发挥“通达辽阔”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强化内引外联,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协作,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谋求更大发展,更好地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要把集群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的关键举措。立足主体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注意保持专注、审慎多元,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围绕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加强协作配套,推动产业培育更加集中、空间布局更加集聚、要素配置更加集约,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链优势,有效增强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关键支撑作用。

  要把人民至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追求的核心目标。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平安通辽,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要把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的基本前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机制和政策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质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让民族团结大局永驻永固。

  要把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提振干部精神状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的基础保障。坚决落实管党治党重大政治责任,坚决打好优化营商环境、净化政治生态攻坚战,坚决清除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积弊沉疴,构建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全面提振干部精神状态,营造激情满怀、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跨越追赶、争先进位的生动局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聚焦重点目标 实施集中攻坚

  目标引领方向,行动决定未来。站位全国全区发展大局,立足市情实际,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实践中,通辽市要锁定关键定位,聚焦重点目标,实施集中攻坚,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推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聚焦城市定位,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培育特色产业,尽快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内涵品质,进一步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区域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带动极。

  ——推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立足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围绕绿色兴农、科技强农、品牌富农,全力推动农牧业向优质高效转型升级,贯通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向全国大市场进军,持续增强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牧业产业综合效益。

  ——推动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以链式思维培育产业生态,向食品药品级高端终端延伸,强化产业配套,推动集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小品种氨基酸生产基地,建设全国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培育成品药生产基地,尽快形成对地区经济的强力支撑。

  ——推动铝镍硅绿色新材料基地建设加快提档升级。立足现有产能基础,推动煤电铝、镍合金产业绿色化改造,以超低能耗、超低排放为目标,推动铝精深加工和镍基循环新材料产业实现新突破,推动高端铸造、特种玻璃、新型材料等硅砂产品加快升级,全面提高新材料基地的竞争力。

  ——推动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主动参与“双循环”和区域协作分工,合理确定重点园区平台的产业承接方向,在严把环保能耗准入门槛的前提下,积极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推动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基础明显改善。科学规划功能定位,贯通陆海空网联运主通道,全面增强集散功能,系统优化空间布局,加快骨干物流园区建设,提升物流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努力拓展覆盖范围和辐射能力。

  ——推动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建设全面启动破题。主动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深化现代能源领域改革创新,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稳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有序推进风光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在打造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真抓实干 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在中国共产党通辽市第六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孟宪东指出,现在,我们正站在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建设现代化通辽新的历史起点,以这次大会为标志,通辽发展掀开了崭新一页。我们一定要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切实把党代会绘就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孟宪东强调,奋斗者总是无悔的,因为历史必将把他们的名字镌刻在大地上。我们要胸怀大局、保持定力,把准通辽发展方向标。必须始终把准正确政治方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定不移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引航指路灯塔,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根本工作遵循;要解放思想、创新突破,跑出跨越追赶加速度。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破思想坚冰,立追赶之志,大力发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牢固树立等不起、慢不得的强烈忧患意识,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以改革创新的突破带动高质量发展和跨越追赶的步伐;要一心为民、情系百姓,坚持服务群众守初心。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坚持“老百姓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畅通联系群众的渠道,完善服务群众的机制,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脚踏实地、转变作风,切实提振精神抓落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锚定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自上而下拉紧责任链条,一项一项攻坚、一件一件落实,把每项工作都抓具体、抓深入;要激励担当、崇尚实干,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必须树立干部对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鲜明导向,让敢闯敢试、敢担敢干成为通辽干部的鲜明特质,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通辽的磅礴力量。

  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我们要为身处这样的伟大时代感到荣幸,为能参与通辽现代化建设感到自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写在中国共产党通辽市第六次代表大会闭幕之际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评论
   第07版:通辽
   第08版:云上103
聚焦绿色转型 聚力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