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清泉街社区,一幅“民族大团结”壁画引人注目,写有“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文字的标语随处可见,团结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
清泉街社区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辖区内8000多名各族群众团结友爱、和谐相处。
回族大姐靳秀梅退休后全身心投入社区志愿服务中;汉族老党员徐登高经常义务清扫社区道路;蒙古族大哥宋守军主动为社区捐赠防疫资金……74岁的居民王长顺说:“各族居民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从“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历史佳话,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在内蒙古这片热土上,民族团结的故事代代传唱,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2400多万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心手相连、血脉相融、守望相助,同心同力绘就民族团结壮美画卷。
“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自治区党委牢牢把握这条主线,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自治区编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提纲》党员干部篇、城镇居民篇、农牧民篇,在全区各地开展分众化宣讲。
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党校、干部网络学院等在各类主体班次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时比例提高到10%以上。
大力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在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在全区各中小学、各高校开展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广大青年和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内蒙古大学入选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内蒙古师范大学被国家民委确定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内蒙古落地生根,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推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全区各地以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为载体,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主题图片展、文艺演出、征文比赛和专题宣讲等方式进行“滴灌式宣传”,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离不开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边境地区经济持续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民生保障明显加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特色产业稳步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自治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准确贯彻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定期对民族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用法律维护民族团结和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内蒙古拿到一张亮眼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绩单。兴安盟、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等3个盟市先后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市。
56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392个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21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34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为全区上下树立了榜样,各族群众汲取榜样力量,齐心协力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回望5年,耀眼荣光激动人心。踏上新征程,内蒙古各族儿女将继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