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地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取得更大成效
要树牢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定生态优先的政治导向和价值追求,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实践表明,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只有坚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才能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突破思维定势,摒弃传统路径依赖,破除固化发展模式,摆脱增长速度情结,不为一时的困难所惧,不为短暂的利益所惑,以壮士断腕的大无畏勇气和开拓创新的锐气,协调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李春林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取得更大成效作为未来五年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内蒙古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大战略意义,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和把握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大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总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我们决不会走资本掠夺、两极分化、侵略扩张、破坏生态环境、搞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而是要走创新驱动、共同富裕、和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我国已经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上作出的庄严宣告,向全世界彰显了大国的责任担当,也在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前进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也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地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取得更大成效。
着眼国家总体安全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全局,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是我们必须始终铭记于心的“国之大者”。内蒙古的草原和森林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2%和7%,水面、湿地面积位居全国前列,保留着大面积的原始生态区域,是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集中、危害严重的省区之一。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我们要从国家战略的全局和长远角度认识内蒙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内蒙古经过40多年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生态脆弱、恢复困难仍然是突出问题。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是五大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因此,保护生态特别是保护草原和森林就成为内蒙古最重要也是最为艰巨的战略任务。同时,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推动内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着眼“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和把握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大战略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内蒙古的重大政治责任。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老路子走不下去、再也不能走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区上下要树牢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定生态优先的政治导向和价值追求,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真正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旦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毫不犹豫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
着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协调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所处的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一方面,我国仍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仍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进入更高阶段,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既面临许多重要的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寄予深情厚望,为内蒙古确定了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行动纲领和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勉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指出内蒙古地理方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生态环境要求等方面都比较特殊,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全区上下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明确,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决不意味着不发展或者慢发展,而是要抓住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以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式的高质量发展。实践表明,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只有坚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才能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效能治理,则是最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的总体战略部署。要突破思维定势,摒弃传统路径依赖,破除固化发展模式,摆脱增长速度情结,不为一时的困难所惧,不为短暂的利益所惑,以壮士断腕的大无畏勇气和开拓创新的锐气,协调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内蒙古着力扭转长期粗放发展形成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和路径依赖,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政策体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得到了有效的落地落实。全区一半以上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大力开展破坏草原林地问题等专项整治,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3%和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察汗诺尔治理工作全面推开,大保护大治理成效初显。同时,经过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加快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了六成,“一煤独大”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重点行业领域绿色化改造有序推进,能耗双控硬约束有力落实,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成效显著,扭转了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失控状况。上述这些发展进步表明,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已经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局面、迈上了新台阶。我们坚信,只要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知行合一,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折不扣地把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定能汇聚起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谱写新时代内蒙古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