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招才引智京蒙携手续写创新故事

内蒙古科创中心(北京)揭牌。
京蒙高科(科创中心)一行赴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开展调研。
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副指挥梁治国来京蒙高科(科创中心)座谈交流。
京蒙高科(科创中心)举行“深化推进京蒙科技合作系列对接会”。
京蒙高科(科创中心)党支部举办2021年度“京蒙高科创业服务系列培训班”。
  ◎本报记者  及庆玲

  京蒙协作花红果硕,守望相助越走越亲。2021年,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与内蒙古科创中心(北京)(以下简称:京蒙高科(科创中心))按照“两块牌子,一班人马”的工作方式,明晰职责,创新工作方法,围绕“科技兴蒙”行动和“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的总体部署,发挥“研发在北京,转化在内蒙古”的平台作用,为自治区引进科技型企业、高端人才和先进适用技术。

  截至目前,园区内现有入孵企业52家,新增入孵企业9家,促成北京简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深安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北斗智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3家公司在园孵化企业成果转移至内蒙古,8家技术涵盖电子信息、数据安全、储能、环保材料、农产品开发等领域的企业意向落地内蒙古。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魏世杰和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彭春燕认为,作为京蒙科技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和高新技术要素辐射转移示范的实现平台,京蒙高科(科创中心)围绕“异地孵化”核心功能,不断拓宽创新要素跨地区流动渠道,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助推欠发达地区突破创新资源限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 孵化企业500余家

  □见习记者  张劲

  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更好地利用国内特别是北京的科技资源,2000年,内蒙古提出在北京建立跨区域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平台。2002年,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海淀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成立,是北京市政府与自治区政府之间的重点科技合作项目——国内首个异地孵化器。2002年9月,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批准为科技企业异地孵化试点,2007年经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2020年10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科技厅在京蒙高科大厦,为内蒙古科创中心(北京)揭牌。

  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与内蒙古科创中心(北京)按照“两块牌子,一班人马”的工作方式,明晰职责,创新工作方法,围绕“科技兴蒙”行动和“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的总体部署,对外以首都为中心,充分利用北京全国科技、人才、创新的主要聚集地,立足我区实际,以柔性引才为主要抓手和工作方式,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大力推进柔性引才为自治区“人才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北京建立的重要基地,是“吸纳创新”打造“招才引智”的重要支点。

  成立近20年,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逐步成为企业孵化、人才引进和综合技术转移服务的综合平台,累计孵化企业500余家,累计转移科技成果近100项。

  截至目前,园区内现有入孵企业52家,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开展企业培训9场,参加企业212家次,培训人数1253人次;新增入孵企业9家,促成3家在园孵化企业成果转移至内蒙古,8家企业意向落地内蒙古,技术涵盖电子信息、数据安全、储能、环保材料、农产品开发等领域;建立修订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各项规章制度22项;国家孵化器综合评级由C级晋升为B级。

  下一步,京蒙高科(科创中心)按照“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围绕“科技兴蒙”行动和“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的总体部署,发挥“研发在北京,转化在内蒙古”的平台作用,承载好研发、孵化、转化和人才引进核心职能,为自治区引进科技型企业、高端人才和先进适用技术。

  “科技飞地”打造面向全球会客厅

  马铃薯产业是我区农牧业的重要产业之一,2025年,全区计划马铃薯种植面积将突破80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30亿元以上。然而,受种植技术、仓储、病害等因素的影响,我区马铃薯产前多余成本投入2.7%。大水大肥等粗放型种植现象十分普遍,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低下。

  “内蒙所需,北京所能”。今年年初,京蒙高科(科创中心)引入北京简耘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大数据+AI科技,助力我区马铃薯产业数字化升级。

  简耘科技内蒙古团队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与乌兰察布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有机结合,共同开展田间指导159户次,种植培训超5000人次;线上标定诊断1000余次,发布预警总计143次,涉及种植基地面积超2万亩,保护田间马铃薯价值9000万元以上;为每一位具备科技种植观念的合作种植户量身定制了能够反映各自基地种植过程的“个人种植报告”。

  2021年,北京简耘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费用占比约78%,公司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多光谱技术、机器视觉技术,采集了包括种植主体、种植区域、种植面积、品种、产量、土壤、气候和作物生长等具有重大价值的核心精准微观数据共计4亿条,居行业之首。通过这些数据运用卷积神经网络等复杂算法,搭建起马铃薯行业领先的AI作物模型,并充分应用到马铃薯全产业链场景中。

  为加快前沿原创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推动企业科技合作交流进程和步伐,为业界提供信息渠道,京蒙高科(科创中心)与北京简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马铃薯产业运行监测数据平台,国内外前沿技术储备数据库项目。

  在技术落地乌兰察布的同时,今年北京简耘科技有限公司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与职业教育结合,与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共同成立了面向马铃薯种植户及行业服务人员的“薯学院”,并出资建立了“马铃薯营养诊断与产品质量检测微观数据分析中心”,为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接下来,由京蒙高科(科创中心)牵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简耘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搭建区域马铃薯产业发展监控平台,以马铃薯产业为试点,实现资源共享、土壤状况、作物健康、气候环境等生产环节核心要素的动态监控,依托北京人才、技术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国内首个“农业领域的碳监测分析平台”,为自治区碳达峰提供数据支撑。

  北京简耘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孵化和科技转化是京蒙高科(科创中心)充分发挥科技研发、企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用的一个生动实例。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共创共赢”。京蒙高科(科创中心)借助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围绕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特色产业以及大规模储能、氢能、稀土、石墨烯、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等五大领域,为区内外创新主体对接更多的优质科技成果和创新资源提供服务,打造内蒙古在北京面向全球的城市会客厅、离岸引智策源基地。

  未来更可期。在北京科委的支持下,“京蒙协作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启动,与即将建成的“内蒙古技术大市场”相链接,探索区域科技合作创新机制,以优质转化孵化平台为重点,以信息化服务为支撑,以争取两地优惠政策为保障,打造以引进、消化、吸收、产业升级为目标的“创投+孵化+产业化”异地孵化模式,将其发展成为京蒙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的示范点。

  “人才飞地”实现创新资源大融通

  北斗智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具有多年数据研究实践经验,是一家提供产品研发、运营等服务的创新平台。

  公司积极响应“科技兴蒙”行动,在呼和浩特市投资了内蒙古跨境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内蒙古易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助力内蒙古传统快消品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中国(呼和浩特)跨境电商综合保税区”的商业平台技术服务。目前,内蒙古跨境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领先者。

  在助力中国(呼和浩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北斗智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帮助跨境电商商业落地,通过自身品牌优势和技术、人才优势,研发完成了集在线商品管理、销售下单、订单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内蒙古跨境电商商业端服务平台》。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实行线上销售业务智能化,线下推广中心服务化相结合,让客户实现到店体验引流,线上小程序自主下单,配送到家的智能零售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兴蒙30条’的逐步落实,内蒙古的科技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也不断优化,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进一步加大在内蒙古的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服务内蒙古的效率,培养内蒙古本土科技人才。”北斗智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弓亚军介绍,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已投资的二个企业的管理和资源整合,把北京及深圳的优势资源和好项目引入内蒙古。

  引聚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京蒙高科(科创中心)集聚北京、环渤海等发达地区的科技人才,搭建京蒙人才服务平台及时了解自治区人才需求,同时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高层次人才数据库链接发挥好京蒙平台的“一心多点”“外心”作用。一大批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南开大学的一流专家和团队通过接入孵化项目、进入战略联盟人才核心圈等方式,为内蒙古提供智力服务。

  11月22日,京蒙(赤峰)协作项目网上签约仪式在北京市和赤峰市同步举行,双方将在北京加快建设京蒙协作(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深耕更广阔的合作领域,进一步务实推进京蒙协作创新发展。

  2020年10月至今,京蒙高科(科创中心)强化与自治区交流合作,协助地方破题科技创新,先后接待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通辽市、兴安盟、阿拉善盟等地科技人员前来调研,并就如何加强合作展开座谈。

  2022年,京蒙高科(科创中心)继续以首都为中心,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华中、西北、东北地区等为多点柔性引才,推动全区人才需求侧与全国人才供给侧深度对接;建立健全自治区“一心多点”驻京人才工作机制,通过建立集中办公区域、创业园区等,搭建信息资源平台,打通人才、资金、项目流通渠道;为“人才飞地”的研发人才争取北京的人才政策与本地人才政策的共享,实现服务共享;将“人才飞地”的人才纳入到本地人才的评选体系中,“飞地人才”同样可申请本地人才项目,参与本地人才计划的申报等等,有效地联通了前台和后台,实现高端智力资源与自治区创新资源的无缝链接。

  为特色产业提供创新发展引擎、为传统产业提供转型升级动力、为环保产业提供经济激励……京蒙高科(科创中心)通过异地孵化打通了北京到内蒙古的技术转移通道,通过建设孵化和转移服务平台,打造了跨区域技术转移体系,加快北京人才、技术资源与内蒙古优势资源对接,促进首都技术向内蒙古转移,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的科技力量。

  (图片均来源于:京蒙高科孵化器)

  让京蒙科技合作 之树硕果盈枝

  □韩继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京蒙两市区科技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和高新技术要素辐射转移示范的实现平台,京蒙高科(科创中心)围绕“异地孵化”核心功能,不断拓宽创新要素跨地区流动渠道,助推内蒙古突破创新资源限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发达地区“结对”帮扶欠发达地区促进科技创新的样板。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坚决打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战,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这就需要我区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水平,超越破除行政区域界线,主动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科技创新高地的对接合作,从平台建设、制度创新、协同联动等诸多方面着手,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更好发挥协同力量,实施一流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育工程,最大限度集聚和用好各类创新资源,为内蒙古的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要继续深化京蒙高科(科创中心)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区域创新活力。既要健全市场导向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还要探索区域科技项目管理新体制,通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打造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让更多科技成果在内蒙古落地转化。

  要立足京蒙双方资源优势,追踪国际国内先进技术,聚焦我区乳业、稀土新材料、碳基新材料、新能源、种业、农畜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区域技术创新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区域产学研各个创新主体加强合作,推动大型科研仪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创新要素开放共享,不断探索新产品新技术引进、人才交流与培训、项目合作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科技合作取得新成果。

  久久为功,必有所成。内蒙古要利用好京蒙高科(科创中心)这一区域科技合作平台,按照“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发挥京蒙高科孵化器“研发在北京,转化在内蒙古”的平台作用,承载好研发、孵化、转化和人才引进核心职能,加快引进科技资源步伐,为自治区引进科技型企业、高端人才和先进适用技术,促成更多更好的科技合作项目落地生根,让科技要素成为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科技交流和 开放合作不断深入

  (2021年)

  内蒙古科创中心(北京),吸引区外科技创新资源将科技转化成果落地内蒙古。

  引进3个

  创新创业团队

  67名

  专业技术人才

  依托区外大院大所在内蒙古设立新型研发机关柔性引才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与区外研发团队签订“引智协议”

  柔性引才18人

  引进团队7个

  (其中院士团队3个)

  聚焦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

  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引进美国、德国、俄罗斯、蒙古国等高端专家78人

  安排资金703万元支持31项引进项目

  (数据来源:自治区科技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市场监管
   第08版:鄂尔多斯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锡林郭勒
   第12版:科技
招才引智京蒙携手续写创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