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犀雕荷杯】 古人的浪漫

  □郑学富

  清代犀角雕莲蓬荷叶形杯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据资料介绍,此杯高10.6厘米,以广角雕成杯口敞阔外撇的荷叶形,叶上筋脉生动。外壁下部镂刻荷花与微卷的小荷叶、蒲草,收束成把莲,构成底座。杯内底有一洞与流口相通,流口上翘。饮者托杯,不用倾斜,可直接从流口吸饮杯内酒水。

  此杯又称“碧筒杯”,由“碧筒饮”衍生而出。“碧筒饮”始于魏晋时期,唐代《酉阳杂俎》载:魏正始年间,齐州刺史郑公悫在历城北湖滨地带建造一处园林,名曰“使君林”。每到三伏天,郑公悫就带领府中幕僚或文人雅客在使君林避暑。一日,郑公悫突发奇想,令人采摘新鲜大莲叶,倒入三升酒,以簪子刺破莲叶中间部分,使得莲叶和莲茎相通,把莲茎弯曲成象鼻状,吸饮莲叶中的美酒。莲叶的清香与美酒交融,清爽可口,沁人心脾。众人称妙,美其名曰“碧筒饮”。

  郑公悫的这个发明备受文人雅士推崇,传到民间蔚然成风。人们也将碧筒饮称为碧筒杯、荷杯、荷盏,因茎管弯曲,颇似大象的鼻子,又被称作象鼻杯。在唐宋时期,用碧筒杯饮酒消暑成为一种时尚。唐代佚名诗人有《碧筒杯》诗云:“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冰。轮囷如象鼻,潇洒绝青蝇。”宋代诗人陈宓也有诗云:“最是碧筒杯,晚凉可以饮。”苏轼在杭州做官时,曾与朋友相聚,在西湖泛舟游览,兴之所至,作碧筒饮,吟诵诗文,苏轼有诗曰:“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据中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的观点,夏季多吃些苦味的食物,能清热解暑,对身体大有裨益,所以碧筒饮有养生功能。

  碧筒饮浪漫而高雅,又有消暑保健作用,可是却受季节限制,于是仿制碧筒杯的文创产品应运而兴。民间用泥陶瓷器仿制,皇宫贵族用金、银、玉、犀角等名贵材质制作碧筒杯,其中犀角雕刻的最为珍贵,加之用犀角杯饮酒有解毒、凉血、定惊的功效,故用整支犀角雕制的碧筒杯深受古代文人士子的珍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北国风光
   第08版:兴安
   第09版:要闻·广告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青铜冰鉴】 最早的冰箱
【犀雕荷杯】 古人的浪漫
【玻璃瓜盒】 清凉沁心脾
【罐玉茶盏】 惊艳数百年
【素纱襌衣】 轻薄如蝉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