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速列车”跑出“新里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达拉特经济开发区鸟瞰图。
市民脚下铺“绿毯”。冯静 摄
鄂尔多斯·源牧场。
达拉特发电厂。
神华煤制油项目。 刘博仑 摄
  □王玉琢 池小花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勾勒着记忆的坐标,镌刻着奋斗的年轮。

  非凡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时代的聚光灯投射,鄂尔多斯发展步履铿锵,“跨栏”姿态清晰可见——

  每一次抵达,都是一篇宏大的叙事。宝剑锋从磨砺出,十年辛苦不寻常。如今,鄂尔多斯这列“高速列车”,正乘风前行、阔步而歌,当好全区经济发展稳的“压舱石”、进的“排头兵”,书写更为瞩目的“发展版本”。

  见闻一:

  源牧场的“种子选手”

  要说“羊”界“大佬”,阿尔巴斯绒山羊必须榜上有名。大家熟知的“1436”品牌,就源自阿尔巴斯绒山羊。

  “不是每一种羊绒,都能成为‘1436’。”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原料公司副经理兼牧场建设经理马伟说。

  马伟“科普”了一下:“平均细度达到14.5微米以下,同时长度长于36毫米的羊绒才能成为其原料。在我们羊绒收储中心,只有纯种阿尔巴斯绒山羊才能达到如此高标准。”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虽然在业内已属“头部”,但一直在更新“配置”。

  马伟带领笔者走进了占地5000亩、投资5000万元打造的示范牧场——鄂尔多斯·源牧场。源牧场,内涵即有保种护源之义。

  整个牧场的设计充满“生态感”。比如,以人行木栈道取代水泥路,减少对草地的不可逆损坏;养殖牛、马、兔子等绒山羊的友好邻居,丰富牧场生物多样性等等。

  羊好,羊绒才好。牧场开发了智能化、绿色化、“羊性”化养殖方式。如禁牧期间,绒山羊的“住所”设有淋浴房、卧室、产房,以及户外活动小院。高温天气,这些“尊贵”的纯种阿尔巴斯绒山羊的温控饮水机里还专配了下火的“凉茶”,这待遇“没谁了”。

  “花5000万元打造示范牧场,肯定不指望这几百只羊赚钱。”在马伟的描述中,“示范”只是一个圆心,企业追求的,是一个半径不断扩大、视野更为广阔的世界。

  品种决定品质,品质铸就品牌,品牌塑造价值。据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发布,鄂尔多斯品牌以1506.75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位列品牌价值总榜第51位,连续16年蝉联纺织服装行业第一。

  优异种质资源是其用之不竭的“元气”。透过“羊”界“大佬”的自我刷新,我们能够直视到企业的“目光”。而这,亦是鄂尔多斯实施一产重塑、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的一个方向。

  见闻二:

  一块煤的“变形记”

  金秋时节,走进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聚丙烯自动包装车间,4条自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白色的聚丙烯颗粒被打包入库,即将发往下游客户手中。

  很难想象,这晶莹剔透的白色聚丙烯颗粒竟是黑黝黝的煤炭变化而来。

  煤,是黑色的“金子”。是“金子”,就要让它发光。“双碳”目标下,“黑金”的变局孕育着无数惊喜。

  把低成本的劣质粉煤送进生产线,“一键启动”,经过煤催化气化和煤加氢气化,就能生产出天然气、甲烷、芳烃油品等,实现煤制油、煤制气的“一次直接转化”——这是发生在新能能源有限公司的“神奇变化”。

  “我们自主研发的煤催化气化和煤加氢气化技术,可谓是煤制天然气国内技术的‘天花板’。”新能能源有限公司企业催化气化中心主任武恒自豪地说。

  “煤催化气化和煤加氢气化技术最大的特点是‘不挑煤’,用成本低的2.2吨劣质粉煤可生产1000立方米天然气。而且其附属产品甲烷、油品等都可获利,1吨煤的油品转化率为3%,33吨煤可转化1吨粗芘,价格是20万元。”武恒进一步介绍,煤催化气化技术可降低成本14%,能源转化效率提高约10%,降本增效一举两得。

  在鄂尔多斯,“煤”的“变形”无处不在。鄂尔多斯充分发挥煤炭产业“压舱石”作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打造从“一块煤”到高端化工品的产业链,实现煤炭从原料到材料、由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升级。

  见闻三:

  “IP”很亮眼

  “每次回来都有新变化,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每年暑假,张丽雪都要回康巴什“打卡”。去年夏天,他们“马上游城”;今年夏天,他们星空露营,“每年都有可‘解锁’的姿势。”

  “这座城市很美,有自己的文化色彩,就像一首诗。我们在城市中轴线上骑着马,走着走着就到了‘远方’。”短视频创作达人“冰蛋”这样评价康巴什。

  “诗和远方”不在别处,脚下即是风景。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以“网红城市”新模式,赋能城市发展,塑造顶流城市IP,成功打造了“牡丹文化节”“星空马拉松”等品牌文旅活动,圆满举办了全域旅游创意设计大奖赛、全国短视频创作者大会等大型创意活动,陆续建成水舞音乐喷泉、草原丝路康镇、城市帐篷营地等网红打卡点。

  在社交网络,康巴什自带“流量”,“鬼”也被冠以“王”字旁,成为“瑰”。

  比如,今年7月1日,“‘喜迎党的二十大 唱响瑰丽康巴什’哈达湾里庆七一”专场演出绚丽上演,“新华社现场云”“奔腾融媒客户端”等进行同步直播,线上线下,“网红城市”康巴什的活力与精彩全景绽放。

  再比如,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同样的地点,“情满中秋月 礼赞教师恩”无人机表演和焰火秀在康巴什区乌兰木伦湖区惊艳上演,现场500架无人机组成的编队腾空而起,引爆全场激情,朋友圈瞬间刷屏。

  “IP”很亮眼,“网红效应”很足,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

  全景链接:

  这十年,鄂尔多斯市经济总量显著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3000亿、4000亿两个千亿元里程的跨越,从2012年的2305.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715.7亿元,现价总量实现翻番,年均增速达到5.5%;人均GDP从2012年的11.5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21.8万元,基本实现翻番;地方财力更加充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375.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52.0亿元,年均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贡献突出,支撑有力。

  农牧业生产提质增效。十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设施农牧业、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牧业生产方式,现代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农牧业生产实现质效双升。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1亿元,是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3.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456.7千公顷,较2012年增长14.0%,连续十年稳定在400千公顷以上;粮食播种面积324.9千公顷,较2012年增长29.0%;粮食产量201.0万吨,较2012年增长43.3%;蔬菜产量42.9万吨,较2012年增长24.7%。全市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普查验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农牧民稳定分享产业收益。

  工业经济支撑有力。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市有序落实“双碳”目标,加快建设“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先行区。202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39.6亿元,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5.7%,占GDP比重达60.2%,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6.73亿吨,较2012年增加了3000多万吨,总量占全区64.8%,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以一市之力承担18个省区市、7个盟市冬季用煤保供,以实际行动彰显能源大市的使命与担当;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达1300.9亿千瓦时,是2012年的2.3倍,总量占全区22%;煤制油、聚乙烯、聚丙烯、氧化铝、汽车、液晶显示器等新产品产量实现大幅增长,2021年分别达到339.4万吨、128.6万吨、136.3万吨、43.6万吨、54488辆、9115万片。

  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鄂尔多斯始终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大力发展服务业置于高质量发展的“大盘”之中,与一二产业统筹发展、一体推进,铸就业态创新的“动力泵”,延伸产业融合的“新里程”,助推服务业全面扩容提质增效。2021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89.4亿元,年均增长5.9%。商贸市场发展繁荣,王府井百货、万达广场等知名商业综合体入驻,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08.3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十年年均增长6.0%。交通运输更加发达便利,2021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铁路通车里程、民航运营航线分别达24884公里、2660公里和51条,分别是2012年的1.4倍、2.1倍和1.3倍。文化旅游更加丰富多元,东康伊城市休闲度假区、沿黄风光文化旅游带、草原风情文化旅游带、沙漠生态文化旅游带、红色研学文化旅游带等新格局正在形成,2021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7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30.3亿元,正在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和避暑度假胜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报道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出彩
   第07版:鄂尔多斯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要闻·广告
   第12版:特别报道
“高速列车”跑出“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