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秸秆打包离田 “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本报记者  韩雪茹  实习生  郑明

  初冬时节,在呼伦贝尔市莫旗巴彦鄂温克民族乡的农田里,两台秸秆打包机穿梭忙碌。经过粉碎、打包等程序后,秸秆成为一包包整齐扎实的秸秆包。

  与此同时,该乡葛根台村成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秸秆颗粒加工车间内机声隆隆,几名工作人员轮流操作,井然有序。一包包大豆、玉米秸秆包在大型机械的高速运转下被碾成颗粒燃料。

  “村里的这个秸秆颗粒加工车间,不仅解决了农户处理秸秆‘老大难’的问题,还让村民们找到了一份不出村就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合作社负责人郭成光说。

  收获后的秸秆如何处理一直是困扰农民的难题。曾几何时,秋收后许多农田就会“狼烟四起”,就地焚烧曾经是秸秆的“归宿”,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秸秆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近年来,莫旗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环保、农业增效相结合,通过秸秆的饲料化、能源化,让秸秆“秸”尽所能、变废为宝,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多方共赢。

  “我家土地少,也就15亩。自己种不划算,我就把家里的土地集中流转给了合作社,我们夫妻二人平时打点零工挣钱。自从有了秸秆颗粒加工车间,我们两口子就在这干活儿,不用出村就能务工。”葛根台村村民敖宝莲说,“我们两个人每个月加起来能挣9000块钱,这笔收入挺不错了。同村还有20多人在这里干活,大家都挺满足。”

  秸秆打包离田,“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据介绍,合作社制作的秸秆燃料颗粒主要用于供暖,燃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少,节能减排。随着气温降低,进入取暖高峰期,该乡周边地区客户纷纷上门采购。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签订订单2000余吨。

  “为了将秸秆利用率最大化,我们明年还会引进新设备,继续扩大生产规模。”郭成光说。

  2020年,莫旗被列为秸秆综合利用补偿制度试点旗。目前,确定了秸秆燃料化、饲料化、基质化、肥料化、秸秆收储运中心建设及秸秆粉粹深翻还田等6个模式的建设内容,有力助推秸秆综合开发利用。该旗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典型引路的工作思路,在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上出台优惠政策,落实有效措施,全面开展秸秆禁烧禁抛,大力开展秸秆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原料化“五化”综合利用,不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5版:论道
   第06版:云上103
   第07版:乡村振兴
   第08版:公益广告
〖看台〗
河套人民的锦绣生活
订单农业旺 农民腰包鼓
引领村民致富的尹学波
〖速读〗
“张杂谷”气象试验田喜获丰收
秸秆打包离田 “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