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了天蓝蓝 少了雾蒙蒙

  □本报记者  李国萍

  近几年,呼和浩特市持续攻坚污染防治,累计新增清洁供热能力4220万平方米,城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清零”,禁燃区内燃煤散烧综合整治全部“清零”——

  进入数九寒天节气,呼和浩特的气温已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记者走进新城区保合少镇水泉村村民郭春雨家里,却感到热热乎乎,一测量,室温已近25摄氏度。

  “以前烧煤取暖,要一直盯着炉子不能熄火,而且家里到处是灰尘。现在‘煤改电’以后,家里家外干干净净,取暖效果也明显改善,让人既放心又安心。”郭春雨乐呵呵地说。

  近几年来,呼和浩特市把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强首府”的重要举措,持续攻坚。郭春雨所说的“煤改电”就是这个攻坚战中的一部分。包括通过热电厂挖潜增效、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等方式,全市累计新增清洁供热能力4220万平方米,城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特别是相关部门自筹资金投入近30亿元,通过“煤改电”“煤改气”“煤改集中供暖”等方式完成禁燃区内214个村、13万户的燃煤散烧治理任务。

  郭春雨所在的水泉村2022年共实施“煤改电”197户,曾经的煤棚子消失了,每户人家“标配”一台空气源热泵。整个新城区2022年通过“煤改气”“煤改电”,实施了燃煤散烧整治4830户。全市 2022年完成4.1万户燃煤散烧综合整治,实现了617.6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散煤用户全部“清零”。

  走在民风淳朴的水泉村,整齐的民居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亮眼。“以前供暖开始后,空气里总有股煤烟味。现在空气洁净了,天也更蓝了。”正在街头遛弯的刘大爷欣慰地说着村里的变化。

  冬季清洁取暖一头牵着百姓温暖过冬,一头连着蓝天白云,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

  2022年4月,呼和浩特市成功申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获得21亿元中央资金支持。申报成功后,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包括加大热源热网建设、淘汰燃煤锅炉、燃煤散烧治理、建筑节能改造等。目前,金山电厂、大唐托电、旗下营电厂三大热源“引热入呼”长输管网工程全部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新增清洁供热能力1.08亿平方米,完成供热管网互联互通55公里,逐步实现全市供热“一张网”。累计完成燃煤锅炉替代11处26台,供热负荷由热电联产补充。

  清洁取暖少了雾蒙蒙,多了天蓝蓝。

  说起煤改电集中供暖的事,住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成吉思汗街道办事处姚家湾村的张改生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她说:“以前一到冬天就别想过干净日子,每天砸炭、倒灰,身上、家里到处是煤灰,到了后半夜温度就下去了,冻得头疼,一年最少两吨煤,钱也不少花。自打家里改成集中供暖,真是干净省事又暖和,再不用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炭了。”记者测量了一下,张改生家的温度也有25摄氏度,窗台上十几盆花开得姹紫嫣红。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居民“煤改电”后,既“用得好”,又“用得起”,呼和浩特市还建立“煤改电”和“煤改气”运行价格补贴机制,即“煤改电”用户执行峰谷电价政策,每天18点开始到第二天早上8点,共计14个小时使用优惠电价,执行0.165 元/千瓦时,“煤改气”实施气价补贴政策,每户每个采暖季补贴1200元。

  据呼和浩特市住建局调研员刘宏军介绍,围绕散煤如何清、资金哪里筹、农村怎么办等关键环节,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印发了《呼和浩特市全面推进冬季清洁取暖项目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确定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技术路径、建设模式、责任分工、考核体系和保障措施。同时,印发《呼和浩特市冬季清洁取暖建设运营资金管理办法》以及相关地方标准等系列配套文件,建立起多层次的制度保障体系。

  此外,针对常规能源无法保障的区域,2022年,呼和浩特市住建局与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内蒙古环投集团等科技研发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太阳能和太阳能+电供热,结合太阳能光伏发电,打造“零碳”示范基地。同时,按照“智慧+取暖”模式,搭建清洁取暖项目运行监管平台。

  如今,清洁取暖这项民生工程,不仅改变了供暖方式,还“蓝”于天,更是促进了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让老百姓过得更安心更舒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特刊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区域新闻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纵览】
多了天蓝蓝 少了雾蒙蒙
乐享“绿色暖冬”
呼和浩特市开展快递业全方位立体化绿色治理
达拉特旗加强整治清理提升全域“颜值”
内蒙古有了《零碳产业园区 建设规范》地方标准
雪原中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