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4月14日,“内蒙古印象”摄影展结束三天后,“这是一张内蒙古印象明信片”再次刷屏。此时人们意识到,这场展览并没有结束,而是随着展览结束的那一天,又重新出发。
4月1日至4月11日,轰动全国的“内蒙古印象”摄影展你看了吗?据不完全统计,全场域共有50多万人次参观了这场展览。
与“内蒙古印象”相关的短视频等飞速传播,至少有1.4亿的关注从四面八方聚焦祖国北疆内蒙古——这方神奇的土地。
人民日报在《“内蒙古印象”摄影展举办》一文中评价,作品“以独到的镜头、创意的表达,生动展示了内蒙古壮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绚丽的民族风情、现代的城市气息、幸福的生活图景。”
唐东平在中国艺术报撰文指出,“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与积极推广,必将在精神文明世界为神奇而美丽的内蒙古带来更新更美更亮的新气象,并使得这片热土最终获得更好更大更多的发展机会。”
“识见”微信公众号在评论《既心之所向,何不行之所往》中说,“在艺术与审美的现实题材叙事中,打开了新时代内蒙古的新答卷;在光影流转间投射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内蒙古的新作为;在影像叙述中呈现了内蒙古的凝聚之力、奋斗之志、发展之势。”
11天的摄影展,内蒙古“刷屏”无数、实力“圈粉”。
这一现象级的展览,是一场读懂内蒙古的视觉盛宴,是一张连接当下与未来的名片,是一次奔赴诗与远方的邀约。
这不仅仅是一次展览,而是一次重大文化活动,跨出展览本身,成为一场立起内蒙古形象的行动。
(二)
“圈粉”的背后,是对文化的深耕。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很多时候,一个地方“出圈”的背后,往往是对文化的“深耕”。
文化是最富魅力、最具辨识度的标识。
在互联网时代,迅速“出圈”,文化的力量往往更有效,跑得更稳、传播更久、影响更远。
内蒙古有壮美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资源。如何提高它们的“存在感”?如何让内蒙古的美、内蒙古的形象“圈”更多的粉?
这些年,从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到成功举办“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之万里茶道等主题系列活动;
从擦亮乌兰牧骑等文化金名片,到打造草原文化节文创产业新高地;
……
内蒙古深耕人文沃土,让文化的活力在北疆大地充分涌流。
这次摄影展“出圈”,背后承载的就是内蒙古对打造文化IP、涵养新气质的一次成功尝试。
不是刻意而为,而是水到渠成。
当然,在短时间内吸引一波流量和关注可能容易,但要把关注度真正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持久的推动力,靠的还是“精耕细耘”,是对文化文艺事业成“高原”、出“高峰”的不懈追求。
(三)
“圈粉”的背后,是对内蒙古形象的深耕。
说起内蒙古,你会想到什么?
是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天空、绿色的牧场、肥壮的牛羊、奔驰的骏马、悠扬的牧歌、飘香的奶茶、甘醇的美酒……
在摄影人的镜头中,这里春有《耕耘》,沃野生金;夏有《生命之舞》,唯美浪漫;秋有《秋叶枫红》,万山红遍;冬有《冬日晨曲》,冰雪飞扬。
这些都是内蒙古,但内蒙古远不止这些。
壮美是内蒙古的外在“颜值”,和美与善美是内蒙古的精神“内核”。
这片北疆热土,曾书写出“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最好牧场为航天”等许多历史佳话。
不论以往你对内蒙古的印象是什么,这次“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告诉你的都是一个不一样的内蒙古,一个更清晰、更立体、更丰满的新时代内蒙古。
这些年来,内蒙古变化太大了,远不止传统印象所能覆盖。
既有印象,在“印象”中迭代;新鲜印象,在“印象”后形成。
一个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内蒙古,
一个时尚创新、开放包容的内蒙古,
一个发展蓬勃、活力奔涌的内蒙古,
一个多姿多彩、魅力无限的内蒙古,
怎能不“圈粉”?
(四)
“圈粉”的背后,是对讲好内蒙古故事的深耕。
过去的一年,《内蒙古有多大》《内蒙古有多美》《这就是内蒙古》等系列融媒体产品出了圈,“包你满意”“兴安岭上兴安盟”等盟市品牌形象刷了屏。
“中华颂”主题展览,通过国家的鲜明象征颂中华,通过壮丽河山的波澜壮阔颂中华,通过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颂中华,通过百年大党的砥砺奋进颂中华。
办在内蒙古,放眼全中国,舞剧《孔子》来了,首次登上了草原文化节的舞台。这个舞台百花齐放、博采众长,这个舞台相互学习、交流互鉴,这个舞台越来越宽广。
《骑兵》继获得“荷花奖”后,又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展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非遗表达”、文博综艺节目“馆长请亮宝”“根脉”“中华文明探源内蒙古”等,均“吸粉”无数。
2022年2月,《长城长》在内蒙古卫视、奔腾融媒同步播出。这是国内第一档以“长城”为主题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彰显出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唤起观众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新浪官微“内蒙古卫视长城长”话题首期互动量就达1000多万。
4月16日,由内蒙古电影集团等出品的、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影片《海的尽头是草原》,荣获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华语电影。
把内蒙古形象立起来,需要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讲好新时代内蒙古故事,让内蒙古人真善美的良好形象声名远扬,让大家重新认识内蒙古、爱上内蒙古。
更需要我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五)
内蒙古美在风光,美在人心,更美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走出展厅,人们已经把内蒙古今日之“象”深深“印”在了脑海里。
再提起祖国正北方,不仅会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也会发现:
内蒙古“近”了——横跨“三北”、毗邻八省,飞机高铁,通江达海,从北京到呼和浩特,“一个微信红包就可以到”!
内蒙古“新”了——新的产业、新的动能、新的增长极,在更宽广的舞台、更精彩的赛道,内蒙古正抢抓机遇、追“风”逐“日”,以“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的雄心壮志和全新姿态奔跑!
内蒙古“快”了——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内蒙古这匹矫健的骏马,正和着时代的节拍,大干快上、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
4月23日,“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将在杭州市浙江展览馆开展,掀开在全国巡展的序幕。
从“内蒙古印象”到“内蒙古约定”,
原来,告别,是为了期待更好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