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野生动物频频“出镜”

蓑羽鹤在生态复垦区觅食。
  □本报记者  鲍庆胜 

  通讯员  张晨  邢乐  摄影报道

  近日,一则“扎哈淖尔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区惊现神秘动物”的消息在朋友圈不胫而走。原来,是两只狍子在扎哈淖尔煤业公司生态修复治理区“安家落户”了。

  近年来,随着矿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扎哈淖尔煤业公司“生态乐园”内,已发现黄胸鹀、云雀、雀鹰、蓑羽鹤、天鹅、斑翅山鹑、灰雁、草原兔、狐狸等几十种野生动物,其中斑翅山鹑、草原兔、松鼠、狐狸等都是“原住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

  由黑变绿的生态矿山,复绿还青仅是第一步。矿区通过监测、分析、实验等方式,选出适宜本地气候及土壤条件的4科10余种草本植物,完成生态修复治理面积2.4万亩,矿区到界土地复垦率达100%。排土场现有植被物种29种,较周边草原丰富了苜蓿、沙打旺、沙棘、草木樨等7种高营养牧草,平均植被覆盖度达到80%以上,较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高24%,近自然草原生态廊道初步建成,多块区域湿地和栖息地为野生动物回归提供了良好条件。

  据了解,在生态修复实践中,扎哈淖尔煤业公司通过向自然学习,以草原为基底,利用不同高度的植物丰富垂直层,努力构建草食动物栖息地、蜜源植物及昆虫栖息地、林鸟栖息地、小型哺乳类动物栖息地、两栖湿地等斑块状“五大生态乐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特刊
野生动物频频“出镜”
一块煤的“七十二变”
一镇两村入选乡村治理先进案例
炫技职场“大舞台”
编织柠条“绿色”产业链
受益“三变”改革的农户又分红了
40多亿投入公路建设
“旅游N有”送上浪漫与诚意
“三位一体”守护耕地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