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随着一声“开工”令响,伴随着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由国能(霍林郭勒)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国能霍林郭勒一期50MW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据悉,该项目将于今年11月底投产,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在1亿度左右,每年可节约标煤3万吨,对调整能源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内蒙古正成为新能源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内蒙古抢抓机遇,新能源发展步入快车道,当下正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今年前7个月,全区新能源投资同比增长10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新能源正成为全区经济增长最大动力。”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
内蒙古缘何成新能源投资热土?
富集的风光资源和优势的产业基础,是内蒙古吸引投资的最主要王牌。
据自治区能源局测算,全区风光资源技术可开发总量超108亿千瓦,其中,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6亿千瓦、约占全国的57%;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94亿千瓦、约占全国的21%,全区风光资源技术可开发总量相当于480个三峡电站、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4倍。
丰富的风光资源吸引了一个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来这里考察调研、投资建厂,一大批能级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在这里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三峡能源公司把内蒙古作为战略区域,先后在库布其沙漠建设光伏治沙、“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乌兰察布“源网荷储”、纳日松光伏制氢等多个创新型“首台套”项目,总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在内蒙古再建一个‘塞上三峡’。”三峡能源公司总经理张龙说。
截至2022年底,中国华能在内蒙古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273亿元,其中,近三年完成投资410亿元。预计2023年完成投资超过308亿元。近日,库布其沙漠南部新能源基地100万千瓦光伏先导工程项目已经自治区能源局批复安排实施。
自2019年开始在内蒙古布局新能源产业至今,远景科技集团已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巴彦淖尔、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包头、赤峰、锡林郭勒建设7大产业基地,形成风能、储能、氢能3大产业集群。
“作为风机和储能双链主企业,我们依托头部企业优势,已成功引入28家氢能、储能、新材料产业链上游龙头企业,正在引入电解液、铜箔、铝壳等储能产业上游企业入驻内蒙古,助力当地实现新能源全产业链贯通及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远景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内蒙古坚持全产业链思维,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牵引带动作用,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绿电”招商,仅去年一年就引进了远景、明阳、天合、龙马、隆基等3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形成风电整建制配套能力500万千瓦、光伏组件供给能力1000万千瓦,打通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了全产业链从“0”到“1”的突破。
“截至目前,呼包鄂风光氢储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到今年底可形成风电装备整建制配套能力2000万千瓦,光伏组件供给能力5000万千瓦,制氢设备产能达到250台套,储能装备生产能力满足100万千瓦时装机需求。”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除此之外,土地优势、“绿电”优势、区位优势、营商环境优势也无一不是投资者选择内蒙古的重要原因。
在土地优势方面,内蒙古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积累的建设用地指标足以满足各类开发建设需求。尤其是内蒙古拥有大片沙漠、戈壁和荒滩,适合建造集中式光伏电站和风电场。
在“绿电”优势方面,内蒙古“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量大势足的“绿电”可以为各类企业打造低碳、零碳产品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能”。
在区位优势方面,内蒙古内连八省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临近京津冀,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
在营商环境方面,近年来,内蒙古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聚焦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牵住头部企业、群主企业、链主企业,定向招引、压茬推进,千方百计把项目布局与产业配套、要素保障等结合起来,实现更多优质企业落户、优好项目落地,掀起百川入海、万涓汇流的招商引资热潮。
历史经验表明,投资热的另一面,往往有产能过剩、发展泡沫等风险。“推进新能源建设应把握好开发布局和节奏,不能只注重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自治区主要党政领导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个问题。
围绕解决这个问题,内蒙古主要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从自治区层面加强统筹,对怎么布局、怎么开发、怎么合作都由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进行整体规划,从大局全局出发把各方利益平衡好。另一方面,按照全产业链思维推进,不再简单地发电卖电,从一开始就统筹考虑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运维服务业,把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做起来,把应用和消纳场景做起来,努力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在市场化消纳方面,内蒙古率先实施了以源网荷储、园区绿色供电为代表的6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应用场景,只要有新增负荷、不占用电网调峰资源,符合准入条件,就可为新增负荷配置新能源建设规模。截至目前,全区已批复实施了市场化消纳新能源项目157个、装机规模4200万千瓦,吸引了东南一大批产业转移项目落地。
除此之外,内蒙古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利用氢能丰富的应用场景,大量消纳新增绿电,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
当下,内蒙古正在全力推动绿氢“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绿氢生产输出基地、氢能装备生产制造基地、燃料电池重卡示范基地、绿氢多元应用基地、氢能技术研发基地。目前,全区已批复实施风光一体化制氢项目31个,绿氢规模54万吨、占比超过全国的50%。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如今,站上新能源产业“风口”的内蒙古,正敞开怀抱热忱欢迎四海宾朋来这方热土投资兴业、合作共赢、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