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是千家万户的共同心愿。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推动棚户区改造和农村牧区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努力改善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2年—2023年9月底,内蒙古共实施棚户区改造152.78万套,约320万居民“出棚进楼”;累计建设筹集公共租赁住房34.87万套,保障了住房困难群众有房住、住得好;累计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64万套(间),推动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710个、88.79万户,惠及居民近250万;累计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18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六类人员住上安全房、放心房。
一串串数据联结起民生福祉,勾勒出一幅百姓宜居的幸福画卷。
老旧小区改造
给城市贴上新文明标签
“我们小区改造前环境脏乱差,改造后垃圾分类点、健身器材、养老照料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居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近日,包头友谊十九小区居民刘大爷逢人就夸。
友谊十九小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自治区单体面积最大、居民最多的住宅社区。如何将老旧小区改出新花样?昆都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改造重点锁定为——解决失管失序、景观环境差、机动车停放混乱、养老设施不足、锻炼设施缺少等突出问题,实施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种不同类型改造内容对小区提档升级。
如今,友谊生态广场“缕缕铁花”“双翼神马”“日晷”三处主题雕塑,让社区艺术属性氛围拉满。智慧社区管控系统让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成为历史。借助颐养中心的健康服务,老年人享有了“走读式”的日间照料。
老旧小区改造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大抓手,更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大好事、大实事。
今年,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按照“先民生后提升、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和“基础类应改尽改、完善类能改多改、提升类积极推进”的原则,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旗2010年以前建成的115个、338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内容包括飞线治理、建筑节能、小区庭院给排水、景观提升等,为百姓创造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高品质生活空间,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准格尔旗委常委、副旗长武旭东说。
民生无小事。内蒙古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先后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优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审批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在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基础上,从2021年起每年安排5.3亿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补助资金。自治区还组织发行专项债券,各盟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截至目前,内蒙古累计实施47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提升类示范项目,其中7个改造项目列入住建部联系点清单项目,在全国推广。示范项目统筹考虑社区活动、养老托幼、文化卫生等各类便民服务、公共服务内容,进一步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完整居住社区”范本,构建居民15分钟生活圈。
公共租赁住房
为困难群众“安家”
公共租赁住房是国家为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而设立的一项住房保障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内蒙古通过新建保租房、存量住房改造、盘活社会零散住房等途径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给。
今年,乌海市低碳产业园配套建设保租房1591套,满足园区各类从业人员住房需求;乌海市二中、四中闲置的138间学生宿舍、住房被改造为人才公寓,新建乌海市二中滨河分校教师宿舍89间,解决新进教师住房问题;筹建海勃湾区宜化广场56套公寓,向社会无房的新市民、青年人出租33套。
在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的高新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占地1.6万多平方米,为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提供178套保障性住房。
“政府提供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金力永磁包头科技公司生产管理办模具科负责人王训仁高兴地说。
今年,包头市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376套,让来包头创业就业的新市民、青年人实现了安居梦。
“在做好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兜底保障基础上,我们加大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力度,积极推动公租房向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公共服务行业和基层一线职工等重点群体倾斜。”自治区住建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具体保障中,内蒙古坚持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并举,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以实物配租为主、租赁补贴为辅;对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对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范围、补贴标准等因地制宜确定。同时,采取“公开摇号、公开选房”方式进行分配,确保公租房分配公平公正公开,并加强公租房后期管理和动态监管。
“2023年,内蒙古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发展公租房、鼓励发展共有产权房,支持盟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持续做好公租房保障,基本实现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自治区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鹤说,今年,全区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1236套(间),计划发放租赁补贴26373户。截至9月底,全区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10638套,开工率94.7%;发放租赁补贴24660户,完成率93.5%。
棚户区改造
为百姓幸福指数加码
走进阿尔山市林海街鸿旭小区,笔直的兴安落叶松环抱着幢幢亮丽的回迁楼,林业退休职工郭永财夫妇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近9年。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家,关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说要让大家早日住上新房,真真切切把我们老百姓放在心上。”回忆起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家里“做客”的场景,郭永财老两口仍难掩激动,“现在我们告别了‘板夹泥’房,住进了新楼房,冬天屋里既暖和又干净,上厕所和洗澡再也不用受冻,可享福了。”
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累计投入42亿元,改造棚户区房屋1.04万户,从盘活存量、阳光拆违、产业扶持等方面创新棚户区改造模式,棚户区居民全部“出棚进楼”。
棚户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寄托着棚户区居民的梦想,也体现着政府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为居民的幸福指数加码。
“封顶了!封顶了!”6月18日,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混凝土的浇筑,玉祥·润泽园项目7号楼封顶。该小区属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回迁房建设工程,也是呼和浩特市政府2023年城市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围绕打造“五宜城市”目标,对全市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居住环境较差的棚户区(含城中村)列入棚户区改造计划。2021年至2022年,已累计改造17个棚户区,完成改造5140户。今年,呼和浩特市将完成309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毫沁营、西古楼、保全庄、双树等7个棚户区改造。
据了解,内蒙古在棚户区改造中,充分考虑棚改居民就业、就医、出行等需要,统筹做好安置住房小区的城市道路以及公共交通、供水、供热、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我区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多渠道筹集棚户区改造资金,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约320万棚改居民“出棚进楼”。2023年,全区城镇棚户区改造计划开工15631套,截至9月底,已开工14217套,开工率91%。
住房梦,承载着百姓对家的向往,织就最温暖的中国梦。下一步,我区将以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制机制,帮助更多百姓圆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