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塞外翁牛特气温骤降、寒风凛冽。在格日僧治沙项目区,布日敦嘎查上百名农牧民仍在坚守工地施工作业,他们抢抓工时打孔插黄柳、铺设草方格,力争在大雪来临前完成固沙造林任务。
该项目总投资486.62万元,由格日僧苏木布日敦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实施,9名牧民入股27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其余群众投工投劳获得劳动报酬。嘎查常住人口187户、497人,除老弱病残及外出人员外,其余200余人全部参与项目。
牧民那存格希格开着贷款买来的拖拉机,连人带车投入项目中。他说:“我每天纯收入有600元,与之前给治沙企业打工相比,一天至少多赚200元,既守家在地又收入稳定,大伙都愿意干治沙。”今年37岁的敖其尔是入股牧民之一。他说,入股的30万元最近能回本,等来年黄柳萌芽时就净赚利润了。
作为赤峰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难的地区,10月中旬以来,翁牛特旗投资2683.38万元,探索实施“以工代赈”治沙模式,采取“小切口介入、小步子快跑”办法,从今年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25万亩任务中,■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拿出6.2万亩,交由沙地所在的格日僧、乌丹等9个苏木乡镇19个嘎查村集体组织实施,发动农牧民群众以沙地、资金、投工、机械等入股方式自愿就近参与治沙。此外,在5年封育禁牧管护期内,还由农牧民承担日常管护,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持续发挥赈济作用。
翁牛特旗林草局局长陈宗涛介绍,“以工代赈”治沙机制已初步显现成效。首先,打破以往单一采取企业中标治理沙地局面,省去招投标程序,降低成本,加快了开工速度;其次,将20%项目资金作为工资直接支付给农牧民,避免“中间商赚差价”,最大限度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第三,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由农牧民一肩挑起沙地治理与日常管护双重责任,进一步巩固防沙治沙成果。
翁牛特旗探索推行“以工代赈”治沙模式以来,累计为500余名群众发放劳动报酬550万元,人均月增收9000多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沙地治理5.9万亩,占全部6.2万亩沙地治理任务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