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团队历时三十余载,从全球采集自然发酵乳制品等样品6202份,分离保藏乳酸菌4.7万余株,建成了全球最大、种类最全的原创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在此基础上,2023年,该团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基因组和功能研究数据共享数据库iLABdb。
该数据库不仅汇集了大量的乳酸菌基因组序列和元数据信息,还提供了关于乳酸菌序列分析、可视化和数据共享的工具与服务支持,被行业称为乳酸菌的“百科全书”,为揭示乳酸菌的神秘面纱提供了更为专业而全面的工具,能够帮助基础研究人员和产业研发人员从数据的角度重新认识乳酸菌的多样性和功能,精准高效地发掘乳酸菌的新价值和新应用,同时为国内外研究者和从业者构筑合作桥梁,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利用。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陈卫院士在学术期刊《科学通报》针对该成果发表了亮点评述文章,将该事件比作乳酸菌研究的里程碑事件。
◎科研人员在白云鄂博发现战略性新矿藏
在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2023年,白云鄂博这座“富饶的神山”接连给人惊喜。1月,包钢(集团)公司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白云鄂博稀土—铌—铁床隐伏碳酸岩体中发现并申报了一种黑色不透明的铌钽氧化物“白鸽矿”,其中五氧化二钽含量达到13.75%,不仅为理解白云鄂博铌元素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铌矿开发提供了重要启示,也为找寻钽等珍贵资源提供了新方向,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高票批准通过,成为在白云鄂博矿床中发现的第16个新矿物。
10月,中核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科研人员在白云鄂博铌—稀土—铁矿石中,发现了一种富含Ba、Nb、Ti、Fe、Cl的硅酸盐矿物“铌包头矿”,经过研究解决了国际矿物学界争论已久的包头矿电价平衡问题,同时也为铌的富集成矿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铌等战略性关键金属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的正式批准,成为在白云鄂博矿床中发现的第17个新矿物。
◎全球首套兆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建成
2023年2月,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内蒙古公司建设的全球首套兆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在通辽市霍林河建成并完成单体调试,标志着铁—铬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迈入兆瓦级应用时代,刷新了铁—铬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全球最大容量纪录。铁—铬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被称为是储能时间最长、最安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该项目共安装了34台我国自主研发的“容和一号”电池堆和4组储罐组成的储能系统,系统功率1MW,储能能力6MWh。同时搭配建设1MW/2MWh高效液冷锂电池储能系统及1MW/0.2MWh飞轮储能系统的兆瓦级功率/能量型混合储能系统。系统运行时利用电解液中的铁离子和铬离子的化学特性把电能储存起来,可以实现储能时长从分钟级到6小时级的全覆盖,达到3MW的总功率。项目正式投产后将参与局域电网生产调度,利用清洁能源冗余电量辅助常规火电稳定电网正常运行。项目的示范应用,为霍林河地区乃至自治区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就地消纳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也为后续配置大规模储能奠定技术基础和良好实践经验。
◎中重稀土金属及其合金制备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白云鄂博稀土矿主要以轻稀土资源为主,但其总体稀土含量高、储量大,中重稀土的绝对储量不可小觑。特别是随着先进材料技术不断进步,对高品质低成本中重稀土金属及其合金的需求日益旺盛。包头稀土研究院通过技术与装备的不断创新,在2023年成功突破了低氧氟化物制备技术、高品质低成本钆/铽制备技术等多项稀土金属及其合金制备关键难题,实现了钐、铕、镱、钆、镝、铽、钬、铒、钇、钆铁/镁合金、稀土锌合金、稀土镍合金等多种中重稀土金属及其合金、靶材的批量试制,取得授权专利30余项。在包头市建立了年产20吨中重稀土金属及年产百吨级稀土合金产业化示范线,中重稀土金属及其合金在国内多家功能材料企业得到应用,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力推动了我国功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鄂尔多斯煤基新材料制备获得集群突破
2023年,鄂尔多斯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煤基新材料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集群突破。其中,由内蒙古伊泰集团联合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单位自主开发设计的费托合成α-烯烃分离提纯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其千吨级示范装置于7月23日开车成功并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的高纯度的单碳α-烯烃产品。工艺技术路线属国际首创,将极大促进国内高端塑料、POE、全合成润滑油等下游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在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化生产技术上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其建设的年产4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已完全装填无汞催化剂,全面实现了无汞化生产,填补了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化生产的行业空白,打造了全球首家电石法PVC无汞规模化工业生产示范工厂,被称为全球《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缔约方履约的关键里程碑。
此外,国能准能公司成功打通了煤炭直接制备工业炸药的技术路径,开发出新型煤基纳米碳氢炸药生产工艺及设备,研制出低成本、高性能的新型煤基纳米碳氢炸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及应用,被工信部鉴定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型固体储热技术率先在内蒙古应用
内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功研制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型固体储热技术,并率先在赤峰市开展200万平方米大面积供暖应用示范,每年可消纳新能源电量超2亿千瓦时,节省燃煤6.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65万吨。该技术以储热材料为媒介,将用电低谷期的新能源配比用电直接转化成热能,通过高压固体储能技术进行存储,再以热水、热风、蒸汽及导热油等形式进行集中或分布式输出,用于建筑供暖、工业蒸汽、移动热源、电网调峰等领域。项目团队先后突破了“高效储热材料制备”“远端云控智能系统”“新型相变储热材料及清洁供暖”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建成谷电固体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和远程控制指挥中心,形成新型储热材料设备与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与示范,实现了“10KV及以上电压直接接入”“电热转换率达到97.5%”“24小时静态热损不超过2%”等关键指标突破,为推动我区新能源多元化场景应用、提升新能源市场化消纳能力提供了技术样板。
◎国内首条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线全线贯通
内蒙古高铝煤炭资源富集,火力发电每年产生的大量高铝粉煤灰是主要大宗工业固废之一,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能源浪费。内蒙古蒙西集团历经20余年持续攻关以及工业化反复调试验证,成功掌握了氧化铝熟料自粉化的微观机理,攻克了熟料自粉化率持续偏低的技术难题,探索出一整套适用于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业化生产的配料、烧、熟料自粉化及高温粉料输送等工艺、技术、生产方法,与鄂尔多斯国投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了国内首条也是当前唯一一条正在运行的年产2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线,并实现全线贯通。同时,与下游水泥企业合作,将提取过程产生的硅钙渣全部用于联产水泥熟料和其他建材产品,形成了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链条,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利用非铝土矿发展我国氧化铝工业的示范项目。
◎我区矿山装备制造向国产化智能化新能源化迈进
内蒙古矿产资源富集,高端矿山装备需求迫切。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国能准能集团合作,研制出国内首台300吨级整车国产化矿用卡车。其关键部件采用轻量化设计,装备国产发动机和双横臂独立悬架,智能辅助设备与矿山数据平台实现无缝对接,极大提升了整车舒适性、操控性和智能化水平,彰显了我国在矿用卡车方面的综合实力,是我国电动轮矿用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同时,该企业还与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联合推动百吨级氢燃料矿用车攻关,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自重115吨、载重136吨的新型氢燃料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矿用车,与同等吨位柴油动力矿用车相比,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15吨,约等于600辆乘用车的排放量。
此外,内蒙古中科慧拓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等单位,研制出载重60吨的国内首台新能源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载山”,关键部件国产化率95%以上,且具备矿山大模型数据体系和深度学习能力,实现了与传统无人驾驶宽体车、挖掘机、装载机多车编组协同作业,平均拉运量提高5%,指挥调度效率提升15%,运输效率提升10%,单机综合能耗节约成本67.8%,二氧化碳每年减排1200吨。
◎新型布鲁氏菌病活疫苗研制成功
金河佑本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成功研发出牛羊通用的新型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2023年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及产品批准文号。该疫苗采用分离自我国牛群的羊种布鲁氏菌生物3型,经毒力基因缺失技术改造获得菌株,配以新型耐热保护剂而成,完美克服了传统疫苗对接种人员不安全、孕畜不可用、无法区分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等技术缺陷及布鲁氏菌病防控难题。通过在4个不同省份开展万余头(只)牛、绵羊、山羊临床免疫试验,效果良好,被全球兽医联盟授予布鲁氏菌病疫苗开发奖。目前,产品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甘肃、安徽等地大范围推广试用,受到了广大牛羊牧场、农牧民的欢迎。
◎新一代蒙古文操作系统面世
由内蒙古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麒麟软件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蒙古文版)V10”2023年8月在内蒙古发布。该系统基于自主处理器平台整机,同源支持飞腾、鲲鹏、龙芯、兆芯、海光、申威、海思等国产处理器平台以及Intel、AMD国际主流处理器,内置多款麒麟自研应用组件,内嵌奥云智能蒙古文输入法、蒙古文竖排编辑器和蒙古文AI工具箱,提供汉、蒙、英多语言支撑,可适时切换系统语言等功能,符合传统蒙古文读写习惯,并提供丰富的应用程序和资源,技术稳定,操作方便,是新一代蒙古文操作系统,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为促进“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周边国家和地区多语种信息处理及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
(文图均由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