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473万吨,奶业加速推进全链条升级

——“数说内蒙古”系列报道之五
  □本报记者  韩雪茹  见习记者  方圆

  473万吨!2023年,内蒙古规模以上乳制品产量创新高,比上年增长13.2%,内蒙古奶业振兴继续跑出加速度。

  “乳香飘飘”的内蒙古,是全国最大的奶业生产区,奶牛存栏、奶产量等多个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全国人民每喝5杯牛奶就有1杯来自内蒙古。

  奶业是内蒙古的绿色现代产业、当家支柱产业,是保障国家农畜产品供给、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要支撑,内蒙古近年来加速推进奶业全链条升级。

  高位发力  乳品质量更高

  奶牛存栏168.7万头,比上年增长6.1%;

  牛奶产量792.6万吨,增长8.0%;

  伊利、蒙牛双双闯进全球乳业10强,分别位列第五位和第八位。

  2023年,内蒙古再次用一份向稳向好的“成绩单”展现奶业发展的速度与实力。

  临近春节,伊利现代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一派繁忙景象。一盒盒牛奶从生产线上滑过,快速进入包装环节,装箱打包后的产品将发往各个销售终端。

  “我们的生产线24小时不停运转,生产人员三班倒全力保障市场供应。过年的长假期间,我们的生产线也不停。”基地生产主管张晨升说。

  在干净的无人车间里,智能搬运车灵活运转、机械臂轻松完成产品的传送及举放……身处这个基地,切实感受到全程无人化、过程透明化、生产高效化、信息可追溯化带来的先进技术气息。该基地日处理鲜奶6500吨,■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是全球首家采用每小时4万包灌装生产线的工厂,每天生产的牛奶可充足保障千万级人口城市的日饮奶需求。

  作为内蒙古“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呼和浩特市“一号工程”,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聚焦打造以奶产业为核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驱动全链发展、数字赋能智慧城市、绿色引领产城融合,创造了全球奶业多项之最,凝聚了全球奶业顶尖资源,成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本”。

  透过伊利,可以清晰看到内蒙古发力奶业振兴的坚实脚步。立足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内蒙古全力推动奶业向更广、更深、更高水平发展壮大。

  作为我国奶业振兴的“主战场”和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主阵地”,在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动下,内蒙古成为全国首个生鲜乳产量突破700万吨的省份。目前,全区有年销售500万以上乳制品企业83家,加工能力1230万吨。2023年,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增8家,达到38家,加工能力1140万吨,占全区总加工能力的91%。此外,全区获得SC认证的地方特色乳制品企业41家、同比增长46.42%,获得小作坊登记证的地方特色乳制品手工坊1584家、同比增长16.29%,加工能力达到16万吨。

  近年来,内蒙古陆续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多项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推动奶业全产业链升级,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紧盯重点  发展底气更足

  在优然牧业赛科星清水河奶牛核心育种场,透过参观通道的玻璃墙,可以看到一头头奶牛正排队进入自动化挤奶转盘机,药浴杀菌、拳握式验奶、擦拭、上杯巡杯流水操作,自动挤奶的场面有序而壮观。

  这里是国内规模最大、遗传质量最高、技术集成要素最全的奶牛核心育种场,每年可培育顶级乳用种牛500头,生产高产奶牛性控胚胎5万枚。下一步,这里将建成服务全区、辐射全国的优质奶牛种源基地。

  赛科星的背后,是内蒙古坚持自主培育为主、引进和繁育相结合加快良种奶牛扩繁的坚定步伐。目前,全区有国家级育种企业7家,其中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家和种公牛站5家。2023年推广使用性控冻精10万头以上、移植优质性控胚胎20580枚。

  内蒙古在打造饲草基地、种源基地、奶源基地、产业集群等关键环节发力,全面提升奶业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寒冬时节,蒙牛集团旗下现代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勇强和团队却没闲着。他们正进一步研究攻克托克托县5万亩饲草产业园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为开春种植优质饲草保障奶牛“口粮”做准备。

  “托克托县拥有充足的水资源,土壤肥沃,具有种植高品质饲草的优势。但这里有大片的盐碱地,作物出苗率低、减产等问题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我们组织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通过科学、专业、高效的治理改造、节水灌溉等技术措施,助力产业园打造成高产优质饲草样板田和盐碱地改良试验田。”黄勇强说。

  2023年,托克托县5万亩饲草产业园主要种植了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饲草,均为耐盐碱饲草品种,种植第一年实现了轻度盐碱地饲草长势良好、重度盐碱地出苗率达30%以上、节水率30%以上的效果。

  近年来,内蒙古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依托粮改饲、饲草料收储等项目,持续推动饲草基地建设。2023年全区饲草种植总面积达到1912.5万亩,新建优质苜蓿基地74.2万亩,一级优质苜蓿的自给率达到80%,较2022年提高5个百分点。

  聚焦养好牛,持续巩固奶源供给保障。内蒙古紧盯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进度,持续跟踪调度养殖场基础设施、牛源落实和到港到场情况,2023年建成16个30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场。目前,全区有百头以上荷斯坦奶牛规模养殖场567个,荷斯坦奶牛规模化率9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

  统筹谋划  产业链条更长

  熟练地穿上白色工作服,戴上口罩和手套……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农牧业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副所长王丽芳又开始了她熟悉的鲜奶乳的检测工作。

  在实验室里,实验器皿、试纸、试剂、专业仪器等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操作台上。只见王丽芳熟练地将试剂滴入试管中,将试管举到视线水平处,专注地观察着试管内样品的变化。

  “鲜奶乳检测有几十项指标,包括蛋白质、脂肪、乳糖等基本营养成分的检测,体细胞、菌落总数等卫生指标的检测,抗生素、霉菌毒素、重金属等风险因子的检测,碱度、β-内酰胺酶、硫氰酸钠等违禁添加物的检测等。”王丽芳介绍道。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农牧业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同时也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呼和浩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呼和浩特)和内蒙古生鲜乳质量安全第三方检验测试中心的依托单位,可以开展乳制品中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品质和重金属等风险因子的相关检测。

  内蒙古聚焦“产好奶”深入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目前,全区奶畜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备案登记,466个生鲜乳收购站和934辆运输车辆实现监管全覆盖。还严格落实生鲜乳日常监管,加大抽检批次和频率,生鲜乳违禁添加物已连续14年保持“零检出”,乳蛋白、乳脂等生鲜乳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科技创新树立行业标杆的同时,内蒙古着力横向连接、纵向拓展,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让“奶香”飘万里。

  内蒙古按照扩大数量、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全面梳理奶业产业链现状,建立了产业现状全景图、招商远景图,龙头企业表、配套企业表,重点项目库、客户关联库的“两图、两表、两库”;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创新引领力、市场主导力、群链带动力作用,组织奶业产业链企业和各盟市开展“走出去”招商、以会招商、以商招商、靶向招商,带动奶业全产业链向更高层次发展。

  巴彦淖尔市按照“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的思路,布局磴口县圣牧高科有机奶业园区、杭锦后旗现代农业奶业振兴产业园区、乌兰布和蒙牛现代牧业产业园、乌拉特前旗蒙牛集团现代有机高端奶产业园4个10万头奶牛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全部建成后,园区入驻规模化牧场可达37家。

  在阿荣旗,从欣欣向荣的牧场到井井有条的乳产品生产线,以“伊利工厂+奶源基地+全产业链集群”协同发展的“百亿级奶产业”战略正在稳步实施,一个个奶产业项目着力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

  达拉特旗充分挖掘地处北纬40度、黄河“几字弯”的地理优势,以“三抓三促三提升”推动奶牛全产业链加速发展,初步形成沿库布其沙漠北缘横贯东西的奶业带和牧草种植带,向着打造“百亿级”富民奶牛产业链迈进。

  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奶牛养殖竞争力逐步提升、国产优质品牌正在深入人心……内蒙古“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链条发力,奶业向着绿色化、国际化、智能化不断迈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2023年全区引进国内到位资金4778亿元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
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举行二〇二四年第一次集体学习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 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研究 科技“突围”工程工作方案等事宜
自治区十三届政协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闭幕
2024年全区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划拨3400余万元 党费用于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 慰问和支持党员教育培训等工作
岭上阿尔山书写高质量发展“非凡答卷”
2024年春运拉开帷幕
“十四冬”火炬传递筹备工作稳步推进
“十四冬”赛程日历来了
473万吨,奶业加速推进全链条升级
2023年自治区政协紧扣 “五大任务”开展协商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