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下联动 向“新”而行

——蒙科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报道一
内蒙古禾文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青海大垚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项目中农产品书院质量监控大数据系统实施成果。
内蒙古曼德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创中心科研人员工作中。
  □本报记者  及庆玲

  机遇和挑战,是时代赋予内蒙古科创发展的催化剂,突破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势在必行。

  蒙科聚科创平台建设以来,一大批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竞相在此布局,一批批大科学装置在这里高速运转,一个个重大科研平台,科技创新种子在这里破土成长。这里孵化的不仅是企业,还有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以及促进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

  如今,站在这方创新热土上,“沉睡”的科技成果被唤醒,时间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科创故事。

  牵线搭桥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近日,蒙科聚巴彦淖尔分中心揭牌。至此,蒙科聚科创平台建成13个分中心形成覆盖全区的工作网络,牵引全区创新能级不断跃升。

  蒙科聚巴彦淖尔分中心“落地”即迎来“开门红”。当日,由自治区科技厅和巴彦淖尔市政府主办,以“科技迎春、成果落地”为主题的蒙科聚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科技成果发布会上,“巴麦13号”国审小麦新品种、内蒙古河套灌区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多羔肉羊选育及健康养殖技术集成应用、向日葵盘提取果胶和蛋白质等10项现代农业先进科技成果集中亮相。江南大学多位教授现场路演了“高附加值医药中间体和功能化学品的酶法合成”“巴彦淖尔羊绒生产加工现状分析与展望”等11项先进技术成果,“大规模绿色高效羊皮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等5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合同总额800万元。

  内蒙古“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正加速形成——

  蒙科聚科创平台建设启动以来,注册用户已突破1万个,汇聚各类创新平台、科研机构4472家,创新型企业3443家,集聚1.2万余名科技人才,入驻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5534台(套),实现1.3万项业务“一网通办”;举办路演活动180场,成果重点发布会18场,发布高水平成果128项。

  创新资源的迅速集聚,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而项目的精准对接离不开技术经纪人的牵线搭桥。

  依托蒙科聚科创平台,一批技术经纪人活跃在高校和市场,他们各有分工却目标一致:产业链研究、招商引资及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内蒙古电子商务促进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张晓飞是一位技术经纪人。“作为技术经纪人,需要懂技术、懂市场、懂经营、懂财务、懂法务等等。”他说,“一方面,技术经纪人要对接各高校科研成果资源,瞄准有意向转化且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帮助科研人员与相关企业进行成果供需对接,促成转化。另一方面,技术经纪人还要了解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的动态,及时高效的与各科研机构研究院所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让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在张晓飞看来,技术经纪人最大的作用之一是帮助成果持有人“选赛道”。他回忆说,在开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过程中,他偶然结识了青海大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交流洽谈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正在寻找有科研实力的公司,共同开展青海大垚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项目。

  张晓飞立刻想到内蒙古禾文科技有限公司,并第一时间让双方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沟通联络,最终促成青海大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内蒙古禾文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签约项目金额达1732万元。

  “我们会继续加强与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间的协作,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花。”内蒙古禾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耀表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除了要在新产品、新技术层面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实现产品创新;还要合理利用各方渠道资源,借助蒙科聚科创平台,加上技术经纪人的居间支持,更好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移转化落地。

  通过主动发掘、深度服务,技术经纪人让众多优秀科技成果走上了转化孵化之路,让科创服务“接地气”“有温度”。

  截至目前,国家基地及自治区级基地为我区培养技术经纪人(经理人)共计4222人,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全区各盟市科研一线。

  随着蒙科聚科创平台的加快建设,越来越多懂技术、懂转化、懂市场,善于整合资源的专业人才将成为技术经济人,加入推动成果转化的队伍,探路科技成果市场化。

  多向赋能 推动科技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

  阿拉善的沙产业和沙一样颇负盛名,“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一系列专属标签,锻造出了享誉市场的阿拉善特色沙产业金字招牌。

  当蒙科聚专题发布会走进阿拉善,阿拉善盟易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苁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曼德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沙漠肉苁蓉有限公司、内蒙古言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通过产学研合作“产出”的“肉苁蓉趁鲜加工及应用项目”等5项科研成果,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近日,记者走进坐落于“中国肉苁蓉之乡”的阿拉善盟阿拉善生态产业科技创业园内蒙古曼德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见生产加工车间里工作人员身着洁净的工作服正在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机械,对荒漠肉苁蓉进行初级清洗、分选等级,另一条生产线则正在加工切片……一件件以荒漠肉苁蓉为主要原料的苁蓉膏、苁蓉酒、苁蓉茶等产品由此而生。

  “这款苁蓉茶通过生产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阿拉善荒漠肉苁蓉的营养成分,入口清香、口感独特,在市场上很受追捧。”公司创始人张治峰介绍,公司系统规划和实施荒漠肉苁蓉标准化产业链建设的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建立原药材种植、产地初加工、提取、功能食品生产全过程的生产规范与质控标准。依托自治区“科技兴蒙”项目,开展荒漠肉苁蓉功能性成分及其复配产品安全性研究、产品质量控制和评价研究,建立荒漠肉苁蓉产品加工全过程营养性、功能性、安全性数据采集、分析、监控数据模型,建立荒漠肉苁蓉食药同源产品质量控制、产品生产质量体系、风险管控体系、产品风险监测数据评估体系,形成食药同源荒漠肉苁蓉的食品安全评估标准体系。

  近年来,内蒙古曼德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企业+基地+科研+农牧民合作社”发展模式,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科研、加工、产品营销有序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让老百姓有了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现在,几乎能种的地方都种了,外出的人们都回来了,我们的沙漠牧场成了增收致富的香饽饽,抢也抢不上。”阿左旗宗别立镇芒来嘎查党支部委员王刚乐得合不拢嘴。

  2023年,王刚种植了1.4万余亩梭梭林,嫁接肉苁蓉7000亩。他告诉记者,政府给当地农牧民提供了肉苁蓉嫁接技术,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改进了嫁接技术,让肉苁蓉品质逐年提高,每户肉苁蓉产业年收益达10万元。

  阿拉善盟科技局科技规划资源配置与成果转化科负责人甘霖介绍,为推动沙产业发展,阿拉善盟科技部门依托蒙科聚科创平台,积极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7类75家,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支撑,引荐中国科学院各分院所、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推动院企、校企合作,构建生态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

  蒙科聚科创平台把科研和市场这两股劲拧起来、把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手握起来。

  对接资源、问计问需、落实服务。春节前夕,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常务副旗长马亚栋、乌审旗工科局相关负责人及蒙科聚鄂尔多斯分中心有关人员走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就煤沥青基碳纤维项目在辽宁丹东万通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考察调研。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产品,国内产量巨大,基础原料优势明显;同时,由于煤沥青中含碳量要比石油沥青中含碳量高,导致终端纺丝产品收率高,且原料价格低廉,直接体现在煤沥青纺丝的终端产品是石油基终端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二,市场优势明显。现阶段,在已经突破煤基高性能纺丝沥青生产技术难题的先决条件下,纺丝煤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化落地,可以带动下游百余种行业,产生千亿级税收,提升国内高端制造业的市场份额,提升产品竞争力。”在考察中,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黄湃介绍。

  可以预见,“一煤独大”的鄂尔多斯,将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迎来企业升级、技术转型发展新高潮。

  在蒙科聚科创平台的示范带动下,创新的“种子”正不断在内蒙古落地生根,科创的“种苗”在茁壮成长。当下的内蒙古,围绕重点产业链,持续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全区创新驱动向“新”而行。

  (本文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相约十四冬魅力内蒙古特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科技
上下联动 向“新”而行
努力把蒙科聚打造成为内蒙古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
科技冬令营
与科技 完美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