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巴音努如嘎查,看不到一个闲着的人。
在党员中心户布仁特古斯家里,党员和农牧民们围坐在一起,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畜牧良种补贴的实施,不仅能有效促进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转型,还能提高我们农牧民的收入,这些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草原流动党校”教师讲得认真,农牧民们听得仔细。
农牧民居住分散、基层党组织服务半径较大等问题,曾一度制约着农牧民党员学习教育质效。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巴彦淖尔市从改变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教学手段落后等因素入手,统筹市旗镇三级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定期为党员群众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畜牧实用技术等,把党校主阵地搬到嘎查村党群服务中心、牧民蒙古包、企业生产车间和边防派出所。同时,在两个边境旗设立党员中心户191户,每个中心户联系服务周边10-20户牧民,成为牧区党员学习教育的“知识站”、党员活动的主阵地、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确保学习教育阵地覆盖无“盲区”。
边关之固,固在勠力同心。在齐心协力筑牢边疆“钢铁长城”之路上,巴彦淖尔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稳边固边兴边工作,坚持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发展引领,推动创新理论、干部人才、资金项目向边境地区集聚,不断提升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针对边境地区“空心化”、产业基础差等问题,巴彦淖尔市2023年实施“大学生集聚计划”,招募396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回村任职,开展新一轮驻村干部调整轮换,向边境嘎查全覆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为边境一线强边固防和党组织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我的家乡是一个典型的抵边嘎查,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工作,成为一名后备干部。今后我将在政策宣传、乡村振兴、联系服务群众、强边固边等方面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镇图古日格嘎查主任助理其日格上岗后,对未来的工作信心满满。
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则发挥本土人才深耕基层、了解实际的优势,以乡音讲好“佘太故事”,组建本土人才宣讲队,以身边人、身边事做论据,用“农家话”讲自己所学、所听、所见。在各村选点教学,邀请党支部书记、种植养殖大户围绕节水控水、集体经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重点发展方向授课讲学,激活人才赋能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我们嘎查位于边境线上,2023年,党支部积极争取了中央扶持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继续扩大红驼养殖产业,到年底,集体经济突破120万元,嘎查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底气更足了。”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阿布日勒图嘎查党支部书记韩贵义高兴地说。
提起增收致富,乌拉特后旗获各琦苏木前达门嘎查牧民纷纷伸出大拇指称赞种植大户祁成堂。在苏木党委的支持下,前达门嘎查大力发展肉苁蓉接种项目,祁成堂带动20多户牧民70余人增收致富,平均每户增收5000-30000元。
选准主导产业,摘掉穷帽子。截至目前,巴彦淖尔市6个边境苏木镇培育养殖、托管、肉苁蓉种植及精深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特色产业20多项,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5个嘎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48户牧民以现金、马匹等入股757.8万元,累计分红182.9万元。26家企业结对帮扶33个嘎查村,带动1474户牧民增收致富,抵边一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如何把产业做大,把更多农牧民吸附到产业链上来?巴彦淖尔市牢牢抓住群众增收这个根本,实施发展新型农村牧区集体经济扶持引领行动,优先为抵边嘎查安排资金和项目。全市为2个边境旗累计投入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375万元,17个抵边嘎查实现项目帮扶全覆盖。通过以大带小,增强产业承载力;以企带户,扩大产业覆盖面;以产业带就业,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平稳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