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海强化全过程管理

“精打细算”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效益

  □本报记者  郝飚

  三大沙漠交汇处的乌海市终年干旱少雨,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20%,水资源的宝贵在这里不言自明。近年来,乌海市坚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为指引,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从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等各领域加大节约用水力度,有效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

  位于乌达区产业园的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乌海市一家大型可降解材料生产企业。从2022年开始,企业积极改进污水处理工艺,以“绿色脱盐”技术替代原来的双膜法脱盐工艺,大幅提升了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通过工艺的提升,我们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由以前的56%提高到现在的96%。每年节约黄河水约507万吨。同时,废水排污率减少了94.7%,纯盐水的吨水能耗降低了95%以上。”企业动力事业部工作人员杨永和说。

  作为一座工业城市,乌海市工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占比较高。这些年为推进工业节水减排,乌海市强化“审、批、取、供、用、节、排”全过程管理,通过项目准入“源头节水”、管网改造“路径节水”、技术改造“过程节水”和近零排放“终端节水”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推动节水减排,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统计,2022年以来,乌海市新上项目全部达到领跑定额标准,19家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节水量637万立方米。恒业成有机硅、君正化工等5家企业获评2023年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乌达产业园被评为自治区级节水型园区。

  近年来,为持续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乌海市在自治区率先印发《乌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以“一个总量、六个效率”为核心的“四水四定”目标体系。同时,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实行“预算+计划+定额”的“3+”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在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方面,乌海市印发实施《乌海市解决“大水漫灌”问题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作方案(2023—2025年)》,2023年农业节水662万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总量和强度双下降,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为推进城镇节水降损,乌海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老旧小区地下水管网改造力度,降低管网漏损。2023年全市完成新建、改造各类市政管网81.45公里,实现“取水、供水”环节节水。

  与此同时,乌海市将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打造“工业第二水源”。该市引入社会资本,先后实施巴音陶亥苦咸水资源化利用项目、乌兰淖尔微咸水资源化利用项目,挖掘非常规水资源近2000万立方米,已解决14个项目用水需求。■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大力推进全市21处煤矿外排矿井水收集利用,统筹用于工业企业、生态绿化等领域,有效解决矿井水外排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乌海市还因地制宜探索推动水权市场化交易,让有限的水资源活起来,动起来。

  该市鼓励工业企业对农业灌溉项目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引入社会资本实施水源、输水、田间等节水工程建设,节约水量通过水权转让方式用于工业生产,形成工农互促融合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通过农业节水工程转换获得695万立方米水指标。

  乌海市在自治区率先建成地级市水权交易电子平台。2023年以来,累计指导企业完成水权交易28笔,盘活水指标564万立方米。

  通过一系列的“开源节流”,乌海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交出亮眼答卷:2023年,乌海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55亿立方米,实际用水量为2.27亿立方米,较上年节约0.48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8.84立方米,远低于国家要求的2025年万元GDP用水量47立方米的目标,较2020年51.49立方米下降24.56%。2023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4.61立方米,较2020年28.26立方米下降12.92%;非常规水利用量占总用水量的15.4%,完成了2025年国家非常规水利用目标要求,较上年提高3.4%,形成了多水源统一配置、多路径协同保障的水资源管理新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世界首个百分百新能源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启动
春来织锦绣 风过起翠波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落户包头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磴口模式”治沙群体“北疆楷模”称号
我区先行先试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区港联动”创新模式促进外贸发展
赤峰“住房公积金+征信查询”一站式通办
“北方有佳人”文物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展
舞剧《骑兵》走进清华大学
“精打细算”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