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辛倬语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长期制约内蒙古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的短板。内蒙古探索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必须因地制宜探索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要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现代化生产体系的体制机制上有所引领。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不仅有助于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的新动能,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内蒙古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内蒙古现代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内蒙古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在应用数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成效显著,在稀土、半导体硅材料、负极材料等新材料,储能、特高压直流外送等新能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支撑了内蒙古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日趋完善,内蒙古持续释放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活力和潜力,为科技“突围”工程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体制机制、人力资源和创新平台等基础。推动科技“突围”工程的实施,最终取得突围成功的态势和成效,在具体工作中还需要注意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在高端生产要素配置中的角色与定位,在充分激发公立科技创新机构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要将科技创新资源配置重点投向科技创新企业和商业化科创实体;兼顾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对于新型生产关系的要求与目标,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政府的人力资源、政策资源应用质量与效益,激励社会资源投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因地制宜,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好国内发达地区的资本、劳动、技术和数据等高端生产要素,利用好国内发达地区先进城市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世界科技信息集聚等优势,加强对区外创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畅通对区外创新成果在内蒙古落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渠道,形成区内外创新主体协同联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

  第三,坚持精准施策,深化改革。全面摸排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难点卡点,以逐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卡点为目标锐意改革,以取得科技“突围”显著成效为评价标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人才、资本、土地、知识、技术、信息等先进生产要素配置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领域。

  (作者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赤峰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评论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推动力强劲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追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