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慧玲 实习生 梁良
夏日炎炎,走在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微风送来阵阵清凉。举目远眺,层峦叠嶂;环顾四周,风景宜人。苍翠的松林,撒欢的狍子,点缀在山林间的花丛树影,无一处场景不美。
很难想象,这里也曾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秃山。在一代代青城人不懈努力下,变成了如今“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的万亩林海。
“过去这山上光秃秃的,大风一起飞沙走石。”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水磨村村民李永刚回忆起来感慨良多,“咱们这地方土质不好,还缺水,撂荒地一片接一片。”
李永刚告诉记者,随着大青山前坡生态一年比一年好,村里人的日子也跟着一天比一天红火。“前些天,山里的野狍子和野鹿跑到村口的露营地找吃的,还跟游客玩了一会呢。游客说从没见过野生动物,下次来呼和浩特还要来咱这玩。”
“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呼和浩特这幅新画卷,起笔于“一片林”,转承于“一棵草”,落笔于“两山理念”。
在新城区保合少村往北的三北防护林中,管护员们正在进行林区日常抚育管护。这片2000亩的林区是呼和浩特市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期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经过40余年用心尽责的抚育,种下的油松、樟子松等幼林已长成郁郁葱葱的林海,这便是“秃山”变青山的“起笔之处”。
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新城区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大青山前坡早已成为呼和浩特“绿肺”和北方天然生态屏障及区域性的生态廊道。统筹实施生态环境修复提升、生态搬迁异地迁建、沟系治理、排污管网建设等工程,构建起立体生态观光体系。
2020年,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再现生态草原怡景的敕勒川生态谷沿线生态提升工程正式启动。这个接续“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最新生态建设工程,不仅让大青山更绿、更美,还将北疆生态屏障筑得更牢、更稳。
《新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巩固提升三年(2021—2023)实施方案》《新城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新城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计划》等制度性文件的落实,将“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指标20项内容,细化为48项重点任务,制定了工作台账,明确责任领导和主要责任部门。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形成了以上率下、层层抓落实的有效局面,全面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形成共识、入脑入心,增强了全民抓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实践,书写了厚重答卷;时间,见证了美丽蝶变。
新城区根据实际提出“揽山入城”概念——进一步拓展城区绿化空间,让城区的水系、绿地与大青山前坡互联互通,治理力度加大,植绿面积延伸,推动全区生态自然资本保值增值。建设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基因库、小动物栖息地,进一步完善海绵城市、中小微湿地和雨水花园等生态功能,营造疏林草原风貌,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展示区。
在大青山下,蒙草集团不仅把荒地秃山变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草原,还依托“乡土种源”扩大修复成果。如今,该集团收集了乡土植物种质资源6万份、植物标本15万份、土壤样本150多万份,在内蒙古以及西北其他地区修复草原、沙地、矿山、废弃地等3000万亩。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城区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相关部署要求,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向好。”新城区委书记赵永刚表示,通过多年努力,新城区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一乡一品”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新城区形成了“生态修复+产业转型”“生态文化+产业延伸”“生态旅游+复合产业”的“新城模式”,也诠释了“增绿添金、借绿生金、促绿成金”转化的“新城路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3年10月,新城区被正式授牌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恼包乡村全季旅游、水磨大青山健身步道、甲兰板马头琴草原文化产业园……行走于“林愈静、山更幽”的山水新城,随处可见以绿为底、点绿成金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