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国萍 实习记者 潘佳慧
6月13日一大早,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北堡乡护林队长李美存前往位于杨家川大河南面的管护区。“局里刚发通知,要求我们迅速排查林地病虫鼠害情况,74名护林员已全部上线……”58岁的老党员李美存熟练地操作着手机,向记者展示。
“坑再挖得深一些,树根才能舒展……”赤峰市敖汉旗林草局派出的包联敖润苏莫苏木工作队长孙海波,边挖土边指导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我们在林下套种银杏树1000余亩,预计10月份采摘鲜叶时,亩产可达到500斤。”在兴安盟突泉县,通过发展特色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等林下经济,实现了“生态+产业”双赢。
仲夏时节,自然万物拔节生长。一棵棵树苗在工人们的精心栽植下,生根发芽;一片片树林在护林队伍的呵护下,枝叶繁茂。近年来,内蒙古各地坚持将保护草原森林作为首要任务,把防沙治沙作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区扩绿增绿力度持续加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精心组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累计防沙治沙1.48亿亩、营造林1.37亿亩、种草3.36亿亩,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持续“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有人植绿,有人护绿,有人享绿,辽阔的北疆大地,久久传唱“绿色”故事。
“从2月份开始,我们就抽调43名技术骨干组成10支工作队,下沉到18个乡镇苏木街道、4个国有林场生产一线,展开全程质量跟踪和技术指导。”赤峰市敖汉旗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赤峰市目前完成防沙治沙27.72万亩,包括人工造林、封山(沙)育林、退化林修复、围栏封育、工程固沙和光伏治沙等工程。
“种上树,环境更好了,空气更清新了,管护森林也是一种享受。”李美存抚摸着碗口粗的油松树干动情地说,“这片树林是2002年开始种植,为了防止人为破坏和牲畜啃食,多少年我们就在边上守着。”看着这片郁郁葱葱的林海,李美存很有成就感。
北堡乡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东南部,气候干旱少雨,苗木成活率极低,在陡坡上种树要先把石头刨开才能看见土层,所以抚育好、管理好这来之不易的600多亩林海是全县林业系统的重任。为了构建起全覆盖、网格化的森林资源管理网络,清水河县林草局把全县149.94万亩林地划定为405个管护责任片区,一个片区就是一个护林员的责任管护范围,使片区成为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的基本单元。
“护绿就是要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做好国家和地方公益林、禁牧休牧管理工作,保证管护区域内的森林、草原不受破坏,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资源防护科科长冯伟说。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维护森林管护体系建设,呼和浩特市基本形成了旗、乡镇、村三级管护网络。通过人工看护、林政管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森林案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人畜破坏林木现象减少,基本遏止了乱砍滥伐、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森林管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绿色是生态的本色,也是发展的底色。“绿色家底”越厚实,发展的质量就越高、后劲就越足。
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通过发展林下赤松茸种植,成功将沉睡的林地资源“唤醒”。去年,该县向阳峪镇太平山村,将50亩杨树林用来种植赤松茸,今年即可采摘两茬。阿荣旗具有林地优越和土壤肥沃等自然优势,全县将通过种植羊肚菌、紫花脸、榆黄蘑、木耳等特色菌类,带领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
在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镇发来甸子村村委会东山坡上,900余亩的山杏林经过一个多月人工嫁接大扁杏枝条,老树重新焕发了活力。预计4年后开始挂果,亩产可达200斤以上,每亩效益将超千元。
在呼和浩特市,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口袋公园承载了市民们满满的幸福感。从2021年起,全市全面展开“一见青芯”口袋公园建设行动,通过不断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巴掌大”的边角地、闲置地,见缝插针式的小公园随处可见……
植树造林,让山川披绿,不仅仅在于实现生态价值。森林既是水库、钱库,也是粮库、碳库,只要利用得当、用心经营,就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点绿成金”,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