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刘炯  张璐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实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要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作为重塑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持续推进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进行演进。内蒙古拥有北重、北奔、一机等众多企业,在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同时,应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提高传统产业附加值和产品质量,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方面大力攻坚克难,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不断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和轨道,持续形成新的发展动能与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科研条件、产业基础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不尽相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脱离地方实际,必须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因地制宜不仅局限于特定宏观区域,还包括组织、企业等微观主体利用自身优势与特质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宏观层面来看,特定区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各地积极探索有效路径。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与相应法律法规加大对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支持力度;针对地域特色与发展趋势加强对区域内产业、行业的统筹布局,及时掌握产能情况,通过鼓励重组并购、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产能利用率与本地资源利用率;以本土产业为基础、结合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使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并焕发新生机,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进行规划和布局,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我们必须紧扣“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在多条不同的技术路线上勇于开拓创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要立足内蒙古内连八省、外接俄蒙的地理优势和独特资源禀赋,加快推进资源耗能低、增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帮助传统产业持续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方向演进,提升区域产业韧性和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从微观层面来看,组织、企业等主体需要根据资源禀赋、研发条件,有选择的提升自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首先,企业需要对自身基础与未来进路进行精准定位,通过资源有效配置与合理发展规划避免盲目“追风”而带来的潜在风险,明确自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其次,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重要主体,需要与能够聚集优质创新资源的各类科研力量加强合作,通过技术攻关破解现实难题,在增强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提高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等层级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最后,企业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审视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借鉴相关成功经验,主动探索适合自身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在认识和运用自然、社会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发展实情制定相应政策;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各地生产力发展状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新路子,因地因时制宜,实现精准化发展。(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要闻
   第06版:通辽
   第08版:理应如此
坚持自信自立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推进数实融合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