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瑞林
南平房区,那座兴杭市场、那条三门市巷子、那家“羴鱻犇”美食店、那抹红墙红瓦的“中国红”色彩……是许多杭锦人记忆中独一无二的所在。
一座城市,基本的活力源自于人。
若把城市比作肌体,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南平房区显然“年事已高”。
随着时代变迁,昨日辉煌的老城区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础设施短缺、巷道狭窄、空间局促等问题逐渐涌现,杭锦旗城市的框架逐渐拉大,新旧城区的差距也愈发明显,南平房区亟需一场“脱胎换骨”的华丽蜕变。
“南平房区是锡尼镇最大的已建成平房建筑区域,位于杭锦大街至阿斯尔大街、神华小区至胜利社区之间,总面积1074亩,涉及胜利、团结、新华3个社区,现有住户1627户。”杭锦旗锡尼镇党委书记魏爱民介绍,这里有南北道路14条、东西巷道28条,街巷里大大小小的商业场所,曾满足着居民吃、穿、用、住等各种需求,承载着半城烟火、生活百态,也承载着城市的记忆。
一直以来,城市变“新”有目共睹,城市变“老”却是悄无声息。
如何使南平房区老当益壮、老而弥新,应对时代之变、满足百姓之需?这是摆在杭锦旗委、政府面前的一道民生必答题。
2023年初,杭锦旗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立足南平房区实际,经过充分调研、深入考量、反复论证,决定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克服眼前的一切困难,全力实施这一重大民生工程。
“在做规划时,杭锦旗委、政府主动调整过去‘自上而下’的策略为‘自下而上’的更新。”杭锦旗自然资源局局长王海荣表示,“自下而上”的更新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共谋共商,让居民自主选择迁与留:迁出的释放了空间,为改善基础设施和植入新业态创造条件;留下的或自住或租赁,根据建筑鉴定等级进行改造或更新。
王海荣在杭锦旗工作了二十几年之久,却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反向操作”。设计、建筑专家和政府部门人员合作,走进百姓家门一起看现场、谈方案、谋发展,最终确定了自我更新、有机更新、持续更新实施路径,走内涵式高质量城市发展的道路,规划设计出“一横一纵三环四分区”蓝图。
王海荣介绍,“一横”为生活服务轴,主要布局有一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两个片区服务中心;“一纵”为文旅休闲轴,依托锦安路,两侧重点布局功能性便民商业,同时植入民俗服饰、饮食、蒙医疗养、温泉康养等特色商业空间和造币纪念工坊等文化类新业态;“三环”为串联三个社区的综合服务绿环;四个类型特色分区,分别是合院新生区、文旅服务区、城市商业区和社区商业区。
“自下而上”四个字弥足珍贵。长期跟踪老城改造更新,当地长期从事文史研究的写作者冯春生感触很深,之前杭锦旗启动旧城改造,南平房区就有一片“拆”声。“我很欣慰,不搞建设性破坏,留下了原住居民、烟火气和历史风貌。”他说。
2023年3月,杭锦旗首先启动南平房区供水、供气、供暖、强弱电、排污、雨水、通信管线、温泉管道等市政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杭锦旗住建局副局长高旭鸿说:“杭锦旗政府投资13250万元,目前基础设施已完工。”
今年4月24日,《杭锦旗锡尼镇南平房区建筑改造更新实施方案》正式出台。随之,南平房区第一轮200户房屋改造、100户房屋新建工作,以“小规模、渐进式”为特色的改造更新行动徐徐展开。
“南平房区建筑改造更新工作采取‘公共财政撬动、居民自主参与、社会资本投入’的模式,政府统一设计规划,并制定补贴、土地置换等激励政策,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更新改造;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更新改造项目中,社会主体享有同居民相同的补贴政策。”杭锦旗住建局局长乔小平说,且遵循“居民自愿、渐进推进”的理念,不进行大拆大建、不搞一哄而上,实施有序更新、先试点形成经验做法,然后全面推广。
9月16日,笔者走进南平房区先导示范样板区施工现场,只见9栋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二层小楼拔地而起,工地机车轰鸣、吊塔高耸,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
“该项目由政府主导先行示范建设,具体由同圆投资集团旗下一家建筑公司负责施工,总投资2905万元,项目建筑面积为6469.84平方米,其中住宅5153.36平方米、沿街商业1316.48平方米,于今年8月开工,计划2025年7月完工。”鄂尔多斯市同圆集团董事长崔瑞粉介绍,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954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730万元,明年年初率先完成3号楼样板间展示工作。
走街串巷走访中,笔者印象中原本老旧斑驳的街巷和房屋,颜值悄然提升,人居环境同步改善,保留的不仅有原汁原味的老城民居、老街巷肌理,还有与原住居民共生的烟火气。
“以前下水不通,没有供暖,电线密得跟蜘蛛网似的、不安全也不好看,公厕周边环境脏乱差,夏季更是蚊蝇飞舞、污水横流。”胜利社区4栋21号的老街坊周玉杰说。如今,巷道干净漂亮,院落和房屋也恢复了红墙红瓦的原有样貌,老城的肌理清晰可见。
南平房区改造更新工作中,杭锦旗注重老城保护的同时,更注重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
位于新华社区2栋8号原址,一处崭新的独栋独院小二楼已悄然矗立,几名工人正在一楼耳房前安装车库门。
“赶上了这么好的政策,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昭日格图说。
“老屋已有38年历史了,本来计划新建,得到社区宣传信息后,我第一个积极响应、也是第一个申请更新。”1974年出生的昭日格图说,主房231平方米,共有五室两厅两卫,除了卧室,还设计了活动室和茶室,还有38平方米的车库和凉房,院子里可以种菜、纳凉、烧烤。
昭日格图给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盖新房、建院墙、安装大门等总共花了近44万元,政府给补贴了18万元,第一二笔补偿款已到账,还有门前窄巷道向后退宽给补了1.6万元。
“等小二楼装修好后,搬回来宽宽敞敞、明明亮亮地居住,好好享受一下党和政府给带来的好日子。”昭日格图对老街巷的未来新生活充满了憧憬。
“2024年,政府计划5000万元用于房屋改造更新补贴补偿。截至目前,申请改造206户,审核通过51户,其中已开工17户、完工8户;申请新建62户,审核通过30户,其中已开工20户、完工3户。”高旭鸿介绍,另外,今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占地面积25763平方米的商业新业态示范区。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落脚点在一个“实”字。杭锦旗以百姓心为心,在细节上不断改进流程、优化服务,想得更周全、实施得更精细。
“比起大拆大建、平地起高楼的立竿见影,无论是建筑和街区的织补更新,功能短板的拉长补足,还是城市治理效率的提升,更需慢工出细活,更需久久为功,方能见成效。”乔小平表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将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完成现有建筑安全更新、功能业态更新、环境景观更新,让居民在老城中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相信,南平房区破茧重生、美丽蝶变之后,必将重焕光彩、再现昨日芳华,这也是老城居民的共同愿望!
一个“圈”的幸福:15分钟“近”享多彩生活
□常娜 折海军 陈凌禹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地面,康巴什区青春山街道神华康城这座“宝藏社区”开始运转——
离萌宝驿站“一墙之隔”的小区,宝爸宝妈们趿着拖鞋三分钟就将孩子送到,主打一个“松弛送娃”;晨练后的大爷大妈从满世绿源惠邻超市“满载而归”,这里蔬菜、肉蛋、水果,吃着可口放心;买完菜,顺便在快递驿站取几个包裹。
中午,在社区上班的陈立荣和老伴在满世绿源惠邻餐厅吃完“打折饭”,溜达着回家午休;新能源车主将车停在专属车位“随手充”,不耽误下午使用。
傍晚时分,打完球大汗淋漓的孩子们、在老年大学上完课的大爷大妈、在24小时自习室备考的学子,老老小小披着晚霞而归,个个心满意足,走过氤氲着烧烤的油香、面包的奶香、咖啡的醇香的夜市,烟火气弥漫,幸福感油然而生。
养老、托育、就业创业、医疗保障、文体服务……神华康城社区致力于构建“1+N”空间模式,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
“1+N”,承载更多“新可能”。“我们社区有个零工市场,想找工作只要去登记一下,一两天就能上岗,就在家门口工作,方便极了。”61岁的陈立荣是社区的球场管理员,自2022年7月社区开始运营,他就上岗了,作为“元老级”工作人员,陈立荣见证了社区的变化,“从一座空荡荡的大楼,到现在各种功能齐备,以前大家怕地方闲置,现在好多业主抢着进驻,不仅社区有集体经济收入,我们打零工也很方便。”陈立荣说的集体经济收入很可观,2023年收入30万元!
神华康城社区是如何做到既“鼓腰包”,又“富脑袋、强体魄、解民忧”?
2023年7月,神华康城社区邻里中心诞生,由康巴什区青春山街道神华康城社区居委会100%持股,成立鄂尔多斯市友邻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康巴什区首家社区新型集体经济公司,其走的每一步都是探索和示范。
家中老者要养老更要享老。“我们白天可以到活动室活动,晚上在老年大学上课,生活特别丰富多彩。”一位居民说。在社区老年大学,合唱队的大爷大妈们正在排练,悠扬的歌声让人神往。为了让老人们老有所乐,社区老年大学设6个系15个专业21个教学班级,配备多功能教室800平方米,共享社区阵地各功能区3600平方米。
在医疗方面,配备“医体养”健康检测中心,满足辖区居民运动、健身、身体健康检测和康复等多项需求。同时,引进满世集团,建成“高质、低价、绿色、有机”的社区餐厅和便民超市,并针对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给予优惠。
萌宝有人带还要高质量带。“萌宝驿站解决了我家最大的难题。”这是辖区很多婴幼儿家长的心声。社区与卫生健康、早教中心等相关部门协调对接,建成由鄂尔多斯市早期教育中心负责运营、社区属地管理的“萌宝驿站”,成为自治区首批15个社区托育服务试点之一。驿站共设置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等5个班级,招收6个月至36个月龄宝宝,提供全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就近就便的普惠托育服务,满足家长边带娃边工作的需求。除了托育服务,萌宝驿站还经常举行亲子指导、家长讲座、家长沙龙等活动。
健身可以免费打球也可以高品质“撸铁”;就餐可以坐雅间悠闲地品尝美食,也可以快餐式点个搭配好的两荤一素;阅读可以坐下来双手捧书也可以“智慧阅读”,打开瀑布屏、阅读机、绘本桌等智慧书屋设备,实现10万余册图书资源全部免费阅读;还有24小时自习室、法律咨询、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在这座四层楼的建筑里,来到每一层、打开每一间,都能邂逅更多惊喜。多元业态有效提升了社区微循环的造血能力,2024年预计将带动消费增长约560万元,节省社区阵地运营政府保障资金230万元。
“1+N”,加出更多“新体验”。夜幕降临,当城市多数公共服务设施陆续熄灯时,神华康城社区的24小时自习室还是灯火通明。告别“朝九晚五”的传统模式,神华康城社区开启“全时”服务,实现“午间不休息、早晚延时开、周末不打烊”服务模式。从“早八点打球”到“午间暖城E站零时休息”,再到“党群夜话会”,乃至方便居民参与的周末问需会,无论是晨曦微露还是灯火阑珊,这里总有一盏灯为群众而亮。
在这里,年龄不再是参与的门槛,“全龄”活动精彩纷呈。儿童在“青苗学社”中探索知识的海洋,青年在“科技体验营”中激发创新火花,老一辈在“书法学苑”中寻觅文化的韵味,宝妈们在“周三幸福营”中发现自我价值,亲子在“小手拉大手”活动中增进亲情,上班族在球场上、健身房释放压力,每一份热爱都有处安放,每一颗心灵都能得到滋养,实现了“老有所学、幼有所乐、青有所为”。
“1+N”,探索治理“新模式”。“新学期马上开学了,我们需要给辖区内适龄幼儿家长发一条萌宝驿站的招生信息。”神华康城社区网格员巢立霞接到通知后,马上行动起来,登录手机根数据小程序,打开居民管理模块,巢立霞只用2分钟就发完了信息。“这就是‘根数据库’,包括住址、民族、年龄、工作等筛选条件。在年龄栏输入‘0-3岁’,附加条件栏点击‘托幼服务’,所需数据就出来了,再将编好的信息一键群发就完成了。”她说。
“一库掌控”人、房、地、物、任务事件进展等数据情况,2023年年底,神华康城社区作为自治区试点之一,正式上线“根数据库”系统。系统通过一次录入,批量导入街道社区原有数据,纳入医保、卫健、市场监管等9个部门的18类数据,并与公安系统自动比对、关联和纠错,数据信息更加完整准确,还能一键生成民政、医保、住建等部门的36张高频报表,随用随取。
当然,用足线上资源,最终是为了回归线下。“根数据库”上线以来,基层网格员每周填表报数时间缩短8小时以上,曾经被戏称为“表哥表姐”的社区工作人员,被繁冗的统计工作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集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了“数据跑路、基层减负、服务加速”。
暖城居民的幸福,隐匿在每一个15分钟的细枝末节里。从神华康城社区的“小题大做”,可以窥见暖城“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贴心温度。2022年,鄂尔多斯市入选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并出台《鄂尔多斯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2025年底,鄂尔多斯将建成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便民圈”的品质升级带来暖城温度的再升级,助力更多幸福愿景成功“出圈”。
(本版图片均由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