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尼特右旗:

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止步向未来

智慧牧场增强发展核心动力。
“红书包”送学送教,将党的声音传递到牧民身边。
欢度儿童节。
高效高质的智慧牧场现代数字化管理平台。
在荒漠化草原上造光伏海洋。
苏尼特右旗种养殖产业兴业富民有成效。
骆驼养殖托起牧民致富梦。
种下樱桃树,增收有盼头。
赛汉塔拉镇蔬菜产业园区大棚内蔬菜长势喜人。
  2019年4月19日,苏尼特右旗退出国贫旗县序列,全旗2053户523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开启崭新生活。自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来,苏尼特右旗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打出组合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处处展现出生机与希望。如今,行走在这片大草原,一项项产业数据振奋人心,一个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一座座美丽乡村焕发新颜……

  □张莹

  党建品牌赋能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基层党建组织夯实有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添彩。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党委积极发挥“红书包”示范带动作用,在实践中锐意创新,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形成了“红书包”党建品牌,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效。同时,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发展新趋势,积极借助社交媒体,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出“短视频种草+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将“红书包”品牌效应转换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桑宝拉格苏木坚持用好“红书包”红色资源,发掘北疆文化基层资源,融合“红书包”深厚文化底蕴,研发笔、本、公文包等“红书包”文创产品10多种,目前累计销售11万余元,将“带得走的红书包红色文化”转变为推动基层集体经济繁荣发展的新动力。

  苏尼特右旗结合本地特色,打造以“红书包”为依托的北疆文化民俗风情示范点,让更多的农牧民吃上“旅游饭”,走上小康路。成立了苏尼特右旗“乌兰包嘎骑”(蒙古语,意为红书包)商贸有限公司、苏木9个嘎查书记为股东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抱团发展,通过出栏羊精深加工,精准分割部位肉,开发冷鲜肉、火锅系列产品等销往全国市场,实现了牧户增收、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产业旺生活富  各族群众共谋发展

  搭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顺风车”,苏尼特右旗着力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因地制宜推动奶产业、羊产业、驼产业等,进一步推动了该旗各民族同胞和谐共处、共同富裕,并成为联结各民族情感、共谋发展的坚固纽带。

  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生态移民示范园区将发展地方特色奶制品产业作为“奶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夯实“党支部+企业+养殖户”模式,着力改善奶制品加工卫生不达标、加工不规范、产品无商标等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自2023年起,建成了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奶制品加工厂,采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实体店和网络销售同步进行,辐射带动园区23户奶牛养殖户和旗内奶牛养殖户免费代加工或置换产品服务,产品销往呼和浩特市、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多伦县、苏尼特左旗等多地,截至目前销售额近16万余元。

  苏尼特右旗赛罕乌力吉苏木为进一步扩宽增收致富渠道,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顺应新时代新要求,深入挖掘畜产品附加值,把奶食品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紧紧抓住奶业振兴的有利机遇,大力培育奶食品品牌,将奶食品产业打造成为带动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新动能。该苏木整合21家奶制品小作坊,成立赛罕乌力吉苏木奶制品销售专业合作社,并在苏木所在地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奶制品加工厂,注册“赛罕乌力吉”奶食品商标。形成“牧户+合作社+企业”的运营模式,带动全苏木奶制品家庭小作坊和养殖户进行合作化经营,实现了奶食品加工销售由传统“小散低”模式向“精优强”模式的转型。

  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阿尔善图嘎查的“苏尼特羊”养殖智慧牧场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智慧化进程增强了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2022年,牧场建成后共投入各类资金1716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购置苏尼特优质肉羊以及设施设备和养殖管理追溯系统。牧场除了完备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外,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进行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全程监控项目畜防疫安全的各个环节,还配套苏尼特羊追溯淘汰系统,全力推进“苏尼特羊”“核心育种场+扩繁场+核心群”三级联合育种体系建设。

  同时,牧场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为苏尼特羊智慧牧场提供技术指导,保障养殖效益,促进牲畜改良比重,一步一脚印谱写着产业进行曲。

  该旗乌日根塔拉镇按照全旗“优羊增驼”战略,围绕“一个中心,两条产业带,N个加工基地”的驼产业总体发展规划目标,以“扩量、增奶、创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以养殖基地为核心,育种核心群为依托,养殖大户为基础的3级扩繁体系建设,使骆驼产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将骆驼产业打造成全镇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和牧民增收的特色产业。目前,该旗骆驼存栏量达到了1608峰,养驼户25户。2023年驼奶生产量达到114吨,实现骆驼产品综合收益320万元,养殖户户均增收2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增收10万元,牧民群众腰包鼓、心里美。

  因地制宜做好光伏帮扶是创新精准帮扶的有效途径,是一项造福脱贫地区、脱贫群众的民生工程。苏尼特右旗光伏帮扶项目开启了由“输血式”向“造血式”帮扶的转变,一次投入、长期受益,将电站收益精准“滴灌”到脱贫户身上。经过对项目建设条件、手续办理、运维管理、发电效益、风险控制等多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统一布局的方式,选择两个区域进行建设,统一布局区域以不超过国家要求的6000千瓦为标准,既符合国家对光伏扶贫村级电站项目建设要求,且在后期运营中,可大幅减轻运维难度,减少运维成本,有效预防和规避各类风险的发生,发挥最大的扶贫效益,前景无限好。

  办好民生实事 让群众获得感更实

  乡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和引领。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的功能,更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苏尼特右旗,把乡村教育振兴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通过提高乡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就业技能,进而提升乡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近几年,苏尼特右旗创新工作思路,将苏尼特右旗第一幼儿园、那仁宝力格幼儿园、赛汉塔拉幼儿园设为总园,将苏木镇5所幼儿园设为分园,实施“园中园”管理模式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各分园凭借优良的办学条件、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不但赢得了广大基层农牧民的一致好评,全旗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于2023年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而且还吸引周边兄弟旗县学校前来参观交流。

  苏尼特右旗聚焦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精准施策,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确保脱贫人口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健康支撑。通过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实现特殊人群参保全覆盖,有效缓解了困难人群的缴费压力,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基本医疗保险对所有参保人员实行公平普惠保障,特殊保障政策转为通过医疗救助实行托底保障,既防止出现因病返贫致贫,又防止泛福利化。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是民生保障的关键一环。苏尼特右旗积极主动与地区合作、构建劳务平台、举办京蒙招聘会等,多措并举推进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为充分发挥京蒙帮扶协作作用,最大化利用好先进地区资源,苏尼特右旗积极与北京市帮扶单位主动对接,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合作框架。经多次互通交流,在双方的不懈努力下,协作帮扶成效明显。从2018年至今,共举办疫病防治、家政服务员、科学养殖、奶制品制作等京蒙协作培训班42期,共培训脱贫劳动力1477人。

  与此同时,深入各个苏木镇开展“苏尼特右旗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将岗位和政策送到贫困户和农牧民家门口,累计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20场,累计促成456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与相关企业签订正式合同,实现稳定就业。2024年举办线上直播招聘会2次,线上线下同步招聘会3次,提供就业岗位2358个,共1828人参加招聘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63人。

  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房子亮丽美观,一盏盏路灯清新时尚,一面面墙壁秀美如画;图书室、广播室、道德讲堂、文化活动室齐备,基层党建会、宣传宣讲会、道德评议会常态化召开。近年来,在苏尼特右旗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迈出新步伐,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见行见效,中航集团“航空+”帮扶体系不断深化。该旗持续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新建户厕156套、安装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135套,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71%。

  喜看苏尼特沃野织锦绣,乡村振兴正当时。如今,一幅产业更强、乡村更美、农牧民更富的崭新画卷,正在苏尼特右旗广袤草原上徐徐铺开,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强力节拍,苏尼特右旗信心满满、步履铿锵,向未来,不止步。

  (本版图片由苏尼特右旗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出彩
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止步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