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讲好黄河故事 风景这边独好

现场游客随着欢快的音乐载歌载舞。 常静 摄
“金猪纳福”巡游。常静 摄
情景剧《昭君出塞》。常静 摄
沉浸互动式实景情景剧《土默特婚礼》演出场景。常静 摄
沉浸互动式实景情景剧《西口情》。 常静 摄
活动当日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常静 摄
夕阳下,壮美流凌美如画卷。李强 摄
光线透过云层洒在黄河流凌上。祝家乐 摄
流凌顺流而下经过黄河大桥瞬间,壮观景象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李强 摄
流凌闯过黄河大桥。祝家乐 摄
黄河包头段全景。李强 摄
  “歌游内蒙古——‘黄河一绝’”包头观凌周活动于11月30日启幕。这不仅是一场包头黄河的文旅大餐,更是一场属于包头人的文化盛宴。以文化人,以文润城。包头市正在从传统工业城市走向多元文化城市,文化的力量正以滴水穿石之劲,激发老工业城市迸发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跃升发展。

  2023年底,包头市发布《关于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实施意见》,确定“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促产”的思路,全力营造崇文尚文的浓厚氛围。包头观凌周活动,让“包头黄河”这张文化名片被擦得更亮的同时,也给市民游客带来惊喜与欢乐,更是包头市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生动体现。持续升腾的“烟火气”成为黄河之畔最动人的魅力。九曲黄河浩浩汤汤,当黄河遇见包头,老工业城市的文化嬗变呼之欲出。

  擦亮“包头黄河”品牌 释放文化魅力

  □蔡冬梅 张建芳 苗雨蔚 邓雅鑫 

  岁物丰成,冬韵悠长。11月30日,“歌游内蒙古——‘黄河一绝’”包头观凌周活动火爆启动。黄河之畔的“天下黄河第一村”人山人海、笙歌鼎沸,沉浸在“歌声围城”的狂欢之中。“包头黄河”文化IP吸引了大批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观美景、看表演、品美食、健步行,共赴一场包头黄河的文旅大餐,一场属于包头人的文化盛宴。活动首日,吸引了包头市民及周边地区6万游客。各类美食、文创产品等销售总额近360万元。

  爆款不意外 真情挡不住

  烟火气是旅游景区里一道亮丽风景,业态丰富的“天下黄河第一村”更是如此。油泼辣子“biáng biáng面”、肉夹馍、油圐圙、烤串、烧饼等美食让一拨又一拨游客忍不住驻足品尝,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们聚集于此,尽享美食与“烟火”。

  “家人们,赶紧手机导航来‘天下黄河第一村’,这边太红火啦!”看着人头攒动的小吃街,李阿姨拿出手机激动地在微信家人群里喊话。

  “‘天下黄河第一村’从规划的时候我们就老来转悠,可以说是看着这个地方一天天建起来,今天开幕式我们一家子都来凑凑热闹,在家门口能有这样的景点真不错。”家住附近的张阿姨抱着自家小孙女抑制不住地开心。

  人间烟火气,尽在黄河边。在黄河大舞台前的“禹王庙会”上,现做现卖现出锅的杀猪烩菜、油炸糕、炸油饼、麻花等美食,引得游客在摊位前“心甘情愿”排起了长队。“在寒冷的冬天室外,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酸菜,确实别有一番风味,这个周末过得很有意思。”游客李先生端着刚出锅的烩酸菜不住地称赞。

  来“天下黄河第一村”,除了品尝美食,最妙的当属沉浸式体验不同地方的乡情乡韵和民俗文化。在“天下黄河第一村”,各式各样的文创作品、非遗手造、特色商贸等文化产品给游客们带来别具一格的文旅体验。工艺精致的皮雕、色彩绚丽的掐丝珐琅、制作精巧的非遗糖画……一件件造型精美别致的手造艺术品一经亮相,立马吸引了市民游客的目光。

  活动现场数万人齐聚,在领略黄河流凌奇观的同时,沉浸式体验“逛黄河大集、品特色产品、享多样快乐”的消费乐趣。各种“爆款”美食、文化产品、热门“打卡地”层出不穷,真正让游客吃得美味、玩得开心、逛得痛快。

  “黄河风光好,消费人气旺,老百姓也开心,‘天下黄河第一村’规划修建得太好了。”骑友杨业在黄河沿岸已经骑行了3年多了,看着景区里人潮越聚越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以黄河之名 让欢聚不停

  跟着福猪向前跑,嘿呦嘿呦;好运连连福星照,嘿呦嘿呦;金银财宝家中抱,嘿呦嘿呦;欢欢喜喜福星照,嘿哟嘿呦;福猪福猪向前突,嘿呦嘿呦……“金猪纳福”巡游是活动现场民俗表演的重头戏,穿着艳丽服装的演员们,抬着一头肥壮的大白猪高喊着口号一路前行,游客簇拥在表演队伍的周围,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今年冬天的黄河观凌周活动真是有太多惊喜,特别是‘金猪纳福’这样的民俗表演,红火热闹又能近距离体验沿黄的民俗文化,让人意犹未尽。”早早从市区赶到活动现场的赵先生说道。

  红火热闹的《土默特婚礼》演出,迎亲、撒喜糖、抢红包、拜堂成亲,一路吹拉弹唱,一路与游客欢乐互动;《西口情》沉浸式演出上演了“初遇包头 安家落户”“深耕包头 祈福未来”“活力包头 比诗招亲”,以及“魅力包头 喜结连理”4个情景,演员表演细腻、观众看得入迷;嗨翻全场的音乐篝火派对点燃了黄河之畔的冬日夜晚……流行、复古、国潮,丰富多彩的节目活动轮番登场,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随着动感音乐,现场人气爆棚,市民游客或拍照留念,或亲身体验有趣的互动游戏,抑或者放飞自我随音乐蹦起“蒙”迪。在黄河之滨,尽情享受一个精彩纷呈的周末时光。

  汉服翩翩,华美绽放。沿黄河国潮汉服巡游赢得了游客们的欢呼,谈笑间,梦回千年。汉服爱好者们穿着华美的服装,沿黄走秀展示,营造独特的黄河游玩体验。让游客在欣赏传统华服美学的同时,也寻到一处拍照出片的好去处。

  “真畅快!一路走着,一路看流凌美景,心情瞬间开阔豁达了。”参加沿黄健步行的李阿姨说道。随着发令枪响,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参与健步行的市民游人沿着风光正好的黄河步道你追我赶,有序前行。呼吸着清新空气,欣赏沿途流凌奇观,享受着健康运动给身心带来的愉悦。

  博采众长,聚艺成林。活动现场,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书画协会写生创作基地、中华文物交流协会文博书画院写生创作基地、包头艺术驻留基地在“天下黄河第一村”隆重揭牌;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敦煌艺术展也在现场举行了开展仪式,游客在观展的同时感叹包头市的文化气息愈发厚重。

  名家齐聚、艺术汇聚、文化集聚,包头何以如此受青睐?

  正如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王玥在观赏了包头独特的流凌奇观后感叹:“包头这座城市是自然之美的典范所在,这里除了冬日的流凌奇观,还有着草原的绚丽广阔、沙漠会歌唱、湿地风光旖旎,有着吸引艺术家的丰厚人文底蕴。”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万鸣说:“驻留基地在包头落地,将为包头的艺术家和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深入交流提供平台,能为来景区游览的人提供一种美的熏陶,也将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收获。”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艺术机构、艺术家们汇溪成河,凝聚文化洪流,让文化东风成为城市发展、百姓致富的增长点。

  外地游客点赞 “不虚此行”

  鸣锣击鼓、饮马奶酒、献哈达……来自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的游客,以及来自山西省忻州市等地的外地旅行团共赴黄河岸边“重走西口路 再叙包头情”。

  从免门票免停车费等多项“宠客”措施,到热情豪迈的迎客仪式,从文旅服务进阶,到“把最美的风景留给游客”,包头市持续擦亮“包头黄河”文化名片,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

  “在包头黄河观凌周期间,山西省游客可以免费参加‘禹王庙会’‘金猪纳福’巡游等文旅活动;此外,外埠车辆轻微交通违规不处罚。”包头文旅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高彬格介绍,随着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签署文化和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包头市面向山西省游客推出多项定向优惠措施,用真金白银实力“宠客”。

  蓝天白云、清冽河水,迎着冬日暖阳,200余位来自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山西省忻州市的游客在“天下黄河第一村”村口受到热情接待,天气寒冷仍难掩游客们的热情。

  “来‘天下黄河第一村’真是太值了,这儿空气好、风光好,人也热情!”来自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的游客高凤手捏着刚出锅的油炸糕,随着喜庆动感的音乐跳起了舞,引得周围游客连连鼓掌叫好。

  “没想到这么热闹啊!就像小时候在老家过大年一样,美食美景应有尽有,真是太红火啦!”山西省忻州市的游客赵阿姨挥舞着手里的蓝色哈达,不住地称赞。

  不论是打造城市文化IP,还是给文旅产业带来光明“钱”景,考验的都是一个城市包容和服务的温度。

  包头黄河景区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植入业态,注重游客的体验感,始终强调要“以游客买不买单、认不认可作为检验规划设计的标准”;活动策划、设置打卡点都力求贴近群众、亲近游客;在景区服务上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细化优化配套服务。

  漫步河畔,赏冰凌美,品黄河韵;伫立河边,锣鼓齐鸣,歌舞升平,热气腾腾的包头黄河景区已然火爆“出圈”!

  “我们希望把包头黄河景区打造成集特色小吃、民俗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天下黄河第一村’将成为包头市文旅领域的一张新名片,有效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高彬格介绍。

  展现人间烟火,释放文化魅力。这个冬天,随着黄河观凌周活动成为促进文旅消费繁荣、激发文旅融合的优选题,包头市这颗黄河“几字弯”上的明珠,必将随着黄河的奔腾豪情,迸发出勃勃生机。

  开启老工业城市文化嬗变之旅

  □蔡冬梅 苗雨蔚 杜森 梁彦强 李岸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初冬的黄河岸边,冰凌涌动,蔚为壮观。包头市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用220公里的壮丽河段书写着与黄河的不解情缘。一条河,一方土,一群人。如今,黄河依旧用她的沃野千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包头人。

  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擦亮“包头黄河”品牌,包头市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具体措施》《关于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实施意见》,把挖掘黄河资源、讲好“黄河故事”的黄河景区建设作为打响“北疆文化”品牌的重点工程。

  当下,在深度体验、需求多元的驱动下,文旅市场呈现出消费新趋势。对于包头市而言,顺应当前旅游消费新趋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和黄河资源,把包头黄河景区打造成为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抓手和促进消费的新增长点,同时,因地制宜、积极挖潜,与市民、游客“双向奔赴”,让追寻“诗和远方”的外来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将成为提振包头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绵延万里、奔流不息的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包头220公里,为包头市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特别是每年黄河流凌之际,前往黄河边观冬凌、吃黄河鱼,成为包头人牌面拉满的迎冬仪式。冬日暖阳,黄河胜景,河水清冽、宁静古朴……万种风情的包头黄河在初冬时节美得动人心魄;观流凌、尝美食、住民宿、玩冰雪……深挖黄河文化和黄河资源,为包头市文旅产业带来光明“钱”景。

  行走黄河之畔,感受大河浩荡。随着低温寒潮天气到来,奔腾不息的大河放慢了“脚步”,大小不一的冰凌,晶莹剔透的冰碴,铺满河面、顺流而下,带来冬日最值得期待的壮美景观;极目远眺,冰凌覆盖,层层叠叠,甚是耀眼。走进小白河湿地公园,金色的夕阳斜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冬日的旷远与灵动在此刻倾泻而出。被小白河湿地公园怀抱着的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在这美景中与不远处的城市灯火深情对望,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黄河故事。

  52842平方米的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了文化广场、博物馆、观景塔等建筑地标。8979平方米的博物馆里,史前黄河厅、人文黄河厅、生态黄河厅、未来黄河厅等展厅从多角度呈现着黄河文化、包头区域历史文化和湿地保护成果,带领游人沉浸式体验“包头黄河”。登上50米高的观景塔,向南远眺可将大河风光尽收眼底,向北即可俯瞰一城繁华,城市与自然、生态与人文在此相融相合,同生共长。

  干打垒、原木桩、石围墙、老水车、旧渔船……在九原区哈林格尔镇新河村的黄河畔,黄河谣文化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黄河景观大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置身其中,独有的厚重感和沧桑感扑面而来,仿佛回到母亲河的农耕时代。黄河谣民俗园负责人李沙用了8年时光深挖“黄河故事”,他曾说:“真正好的生态景观建设,是对文化痴迷而来的独特韵味。”民俗园总体规模约4500平方米,设有黄河谣民俗博物馆、黄河谣藏报馆等,让游人近距离了解黄河文化。

  城市因河而兴,黄河从包头南侧蜿蜒而过,几经改道,留下了广袤湿地,也带来了丰厚的文旅资源。据了解,依托黄河水文资源,包头市重点规划建设了占地120多平方公里的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这里也是沿黄高纬度寒冷干旱地区大型国家湿地公园,由昭君岛、小白河、南海湖、共中海和敕勒川5个片区组成,分别以“滩”“水”“园”“泽”“岛”为特色主题建设。

  位于土右旗萨拉齐镇的敕勒川博物馆,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是自治区唯一一座以区域性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博物馆。依托敕勒川厚重的历史文化,以物述史,向后人讲述着敕勒川数千年的峥嵘岁月和那些黄河岸边古老的故事。挖掘黄河资源,讲好“黄河故事”。

  当下,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小白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黄河谣文化旅游景区、南海湿地文化旅游景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市民游客观赏黄河美景、体验黄河风土人情创造了条件。沿黄河而行,移步易景。如今,黄河依旧用她的沃野千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包头人。在这里,黄河不仅是一条河,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怀、一份传承。深挖黄河资源、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五项主要目标任务之一。

  一直以来,包头市坚持用好文旅融合这张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与时俱进促进黄河文化创新性发展,以鲜活的方式讲好“黄河故事”,带动地方经济蓬勃发展。今年,包头市以黄河观凌为切入点,开北方沿黄城市先河,策划推出“黄河观凌周”活动,深入挖掘黄河包头段独有的文化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文化资源从抽象到具象、从静态到动态、从传统到现代,构筑起一批有影响力的景观体系、产业体系。

  坐落于黄河之滨的画匠营子村古朴而宁静,镌刻着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沧桑,见证了时代的更迭与社会的进步。眼下,画匠营子村已从宁静田园村落蜕变为文艺气息十足的文旅街区。“现在村里大变样,平时没事儿逛逛商业区,在展馆里看看老物件。我还特意买了一匹马,准备带着游客骑马观光。”画匠营子村村民王登云说起现在村里的变化感慨万千,生活环境变美了,家庭收入增加了,感觉生活有了新奔头儿。

  当前,包头市聚力把黄河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在黄河之畔画匠营子村,以“有解思维”盘活闲置资源,倾力打造了综合性文旅项目黄河大集和“天下黄河第一村”,依托文旅融合讲好“黄河故事”,擦亮“包头黄河”品牌。今年3月,策划推出了“2024包头黄河观凌周”活动,包括“云观凌”直播、流凌摄影打卡、逛开河庙会、老茶馆听黄河趣事、游黄河最美打卡点等31项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欣赏美景、品尝美食,深度体验黄河文化的无穷魅力。11月30日启幕的“歌游内蒙古——‘黄河一绝’”包头观凌周活动更是火爆“出圈”!

  打造黄河景区,包头市始终坚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市民和游客感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植入“丰富可持续”的业态项目;活动策划、打卡点设置力求贴近群众、亲近游客,增加“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强的项目”;优化景区服务、完善基础设施,细化配套服务,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为包头市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黄河奔流不息,一往无前。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批优质的黄河文化旅游产业正在加速涌现,擦亮“包头黄河”品牌,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包头市在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征程上奋楫扬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聚焦两件大事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包头
   第08版:公益广告
讲好黄河故事 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