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考古学视野下的北疆文化学术研讨会举行

  本报12月18日讯  (记者  冯雪玉)为深入开展北疆文化研究工作,庆祝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70周年,推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12月16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呼和浩特市举办考古学视野下的北疆文化学术研讨会,区内外1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

  内蒙古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为揭示中华文明,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与实例证明。70年来,一代代内蒙古考古工作者接续奋斗,为中国考古事业作出卓越贡献:金斯太等旧石器时代遗址展示出万年前的人群迁徙;元宝山、彩陶坡照映出红山先民神秘的精神世界;后城咀石城以复杂的城防体系确立了河套地区龙山时代早期中心城址地位;福路塔墓地为秦、汉北部边疆民族融合的缩影;武川坝顶遗址是北方游牧与农耕人群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生动体现;十二连城、辽上京、元上都代表了一段段往昔的繁华,和日门塔拉见证了中外合作考古事业的成功。

  当前,内蒙古正在全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说:“明年我们将启动长城考古发掘,重启元上都考古发掘,这对于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十分有利,我们也将与周边省区市合作,进行联合考古发掘工作,从考古学上实证内蒙古从新石器时期到辽金元时期,一直在和中原大地发生联系,内蒙古并不遥远。”

  研讨会期间,26位区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发言,分别从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西辽河流域早期文明研究、仰韶时代-青铜时代黄河中游区域文明演进、宋辽城址考古发现与研究、长城考古发现与当代价值、四普数据审核业务培训等方面深入探讨“北疆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阐释文物的多重价值内涵,用实物讲述内蒙古考古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长河中担当的使命任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实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视界
   第07版:巾帼号
   第08版:锡林郭勒
   第09版:首府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孙绍骋王莉霞会见中煤集团董事长王树东
“志愿助残阳光暖行动”启动
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 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力量
考古学视野下的北疆文化学术研讨会举行
内蒙古北疆算力研究院落地乌兰察布
项目赋能国通语智慧教学
培养科学兴趣
阿拉善右旗39个嘎查队部告别无网电历史
呼和浩特新材料产业快速崛起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本色——草原英雄小姐妹人生纪实》新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