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乌海

让就业服务暖阳映照千家万户

乌海城区。王超 摄
直播带岗。
赴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
创业沙龙。陈佳男 摄
为企业和求职者架起桥梁。高瑞鹏 摄
2024海勃湾区“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春节专场招聘会。高瑞鹏 摄
乌海市公共就业服务大厅。
工作人员解答零工就业问题。
  □郝飚 陈佳男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百姓福祉。2024年,乌海市紧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兜牢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底线,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优化就业环境。全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6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7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73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40.6%、154.1%、179.4%;建设完善覆盖三区的零工市场;乌海市“就”在身边公共就业服务品牌获评全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紧盯重点群体  招聘会办到心坎上

  “想在镇上就近找个工作,可我没门路没渠道,也不知道哪里要人。市里派人来我们农区办招聘会,特别高兴,早早就赶来了,十几分钟对接了4个合适的岗位,太方便了。”日前,海南区巴音陶亥镇居民吴稳强在家门口参加“流动招聘会”时说。

  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与乌海高新技术开发区低碳产业园相邻。周边工业园区建设正酣、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需要充实劳动力,而农区居民也希望实现家门口就业。乌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联动相关部门,将“流动招聘会”开进巴音陶亥镇政府大院,为企业和劳动者牵线搭桥,推动农区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获得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2024年,乌海市聚焦农区劳动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就业需求,探索就业服务新思路,创新推出流动招聘服务,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活动,将有温度、有新意的招聘服务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进市场,广大零工人员由“等岗”变“择岗”,不断延伸灵活就业一站式服务触角;进商场,利用节假日在乌海万达广场举办专场招聘会和女性专场招聘会,助力广大求职者把工作“逛”到手;进农区,为企业和农区劳动者搭建平台,帮助农区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进景区,将景区经济与人才招聘有机结合,借助人流量聚集优势,全力推动实现人岗匹配双向奔赴……

  每场招聘会前期,乌海市就业服务中心都会利用网站、公众号、新闻媒体、中小企业QQ群、网格员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告知求职者招聘会相关信息,通过大数据筛选出就业困难人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以短信方式点对点发送招聘活动通知。

  活动现场还会设置政策宣传区和技能培训区,安排专人负责政策解读,为广大求职人员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服务,努力当好求职者和企业双向交流的对接员,把招聘会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最大限度方便求职群众。

  2024年,乌海市人社部门紧盯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调研企业用工需求273家次,归集岗位9279个次。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招聘活动144场,提供岗位6.47万个次,达成初步意向近2万人次。打造“就在乌海”云招聘品牌,开展直播带岗39期,累计浏览量65.2万人次,着力提供全流程、精细化公共招聘服务。累计举办流动招聘13场,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9174人次。

  聚焦零工群体  就业帮扶暖到心窝里

  “以前我们在马路边揽活,一年四季风吹日晒。招工的车辆来了,大家一窝蜂冲上去自荐,非常危险。现在有了零工市场,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还提供热水和座椅,不仅候工环境更舒适了,找工作也更加体面精准了。”家住海勃湾区的灵活就业人员苏海军说。

  近两年,乌海市在海勃湾区、乌达区、海南区建成投用4个零工市场。按照“政府主导、公益服务、市场运作”的模式,各个零工市场内设置了服务大厅、超市、车棚等公共区域,开展求职登记、用工登记、就业服务、人社综柜、帮办代办等业务,提供了乒乓球台、棋牌桌、休闲座椅、冰箱、微波炉等公共服务设施,还免费提供热水、WiFi网络等。曾经活跃在马路边角的灵活就业群体有了家一样的“归宿”。

  硬件工程的实施和软件环境的改善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让灵活就业人员能够进得来、有活干、挣到钱。为了帮助他们精准对接工作,乌海市人社部门与全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联系,常态化收集岗位需求,每天早晨在公告栏和大屏幕上进行更新,方便灵活就业人员找活。线上开发了“乌海零工驿站”“海勃湾数智零工市场”小程序,海勃湾零工市场在快手APP推出“送岗直播间”,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工作机会。

  此外,各个零工市场还配备了技能培训、劳动维权、法律咨询等功能,全方位为灵活就业人员求职增收保驾护航。灵活就业人员王庆来自甘肃省庆阳市,由于缺乏劳动技能导致收入偏低。零工市场了解到他的技能提升需求后,为他安排了技能培训。“我们十几个零工接受了电工的技能培训,我也考取了证书,进厂工作工资待遇相比以前高不少。”王庆说。

  如今,零工市场已成为劳动者和用工单位“零距离”“点对点”“面对面”精准化就业服务的桥梁。2024年,乌海市人社部门选送的《海勃湾零工市场》项目在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和自治区赛中分别获优秀就业服务项目三等奖和二等奖。

  关注困难群众  就业服务送到家门口

  62岁的钱英升由于没有稳定工作,再加上年龄偏大,生活困难,遂向社区寻求帮助。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新华社区工作人员了解他的就业需求和劳动能力后,一边为他申请政策补贴,一边通过“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帮助他对接了一份园林绿化的工作,工作内容简单、工资日结,让他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幸好有‘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不然我都不知道该去找谁,该怎么养活自己了。我现在的工作挺好的,每天的生活费有了着落,社区对我的事情也非常尽心尽力。”钱英升说。

  2024年以来,海勃湾区精心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街道社区等基层单元配齐各项就业服务力量。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就业部门联动街道、社区等基层力量,一头摸清人员底数、就业愿望、培训意向,一头动员社会组织、包联共建单位、爱心企业等主体加入到就业服务队伍,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培训,为居民在家门口实现近就业、快就业、稳就业保驾护航。

  2024年,乌海市全力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进“家门口”就业驿站建设。按照试点先行、分层分级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选定海勃湾区为“家门口”就业驿站建设试点区,梳理就失业登记等15项“家门口”就业服务清单,依托街道办(镇)、社区设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7个。自2024年7月运行以来,累计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3164次,受理就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申领等业务1837笔,发布招聘会通知、岗位信息326期。

  着力强化就业帮扶。针对各类重点就业群体提供多元化就业帮扶,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3160.57万元、失业保险金2662.4万元、代核代缴医疗保险费1670万元,兜底安置公益性岗位434人。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3305人,残疾人就业376人。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采用入户走访、电话回访及对接驻村工作队相结合方式,对414名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家庭情况、技能水平进行全面摸排。通过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措施安置脱贫人口172人,为24名脱贫人口开展黄芪就业培训,助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

  加大失业预警监测力度。对17个行业240户企业开展失业动态监测,监测企业在岗职工63047人,及时研判失业形势及变化趋势,按月形成监测分析报告。成功举办2024年全区失业动态监测培训班,各盟市参加培训人员共计150余人。

  前几天,乌海市发布2025年民生实事清单。其中,围绕解决就业难问题列出全面目标任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挖掘释放政策性岗位不少于1000个,帮助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50人、退役士兵自主就业60人、残疾人就业260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开展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24场;推动乌海市职业院校与企业用人需求精准匹配,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

  2025年,乌海市将聚焦落实就业促进行动,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强化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优化“家门口”就业服务、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举措,全力以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乌海市就业服务中心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5年自治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2025年自治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实打实干 勇闯新路 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8版:实打实干 勇闯新路 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9版:实打实干 勇闯新路 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10版:实打实干 勇闯新路 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11版:实打实干 勇闯新路 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13版:实打实干 勇闯新路 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14版:实打实干 勇闯新路 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15版:实打实干 勇闯新路 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16版:盟市专线
让就业服务暖阳映照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