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多彩年俗显传承

  □哈丽琴

  以勺为笔、以糖为墨,在光洁的铁板上抖、提、顿、放、收,一条栩栩如生的生肖蛇糖画便跃然眼前;祥龙蜿蜒起舞、醒狮欢腾跳跃,闪转腾挪间威猛与灵动尽显,舞龙舞狮表演赢得阵阵喝彩……今年春节,各地的非遗民俗活动人气高涨,品味非遗之美、嗨玩非遗项目成为人们过年新风尚。

  蛇年春节注定与以往不同,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首个“非遗版”春节,非遗元素的融入,让这个春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立体有趣。放眼祖国北疆,灯会、庙会、焰火晚会火热开场,非遗文创、传统技艺、老字号产品精彩亮相,二人台、打铁花、高跷秧歌等轮番上演,非遗变脸、脑阁表演、社火展演等接连登台,浓浓的非遗年味令人陶醉。赏民俗、看红火、戏冰雪、品美食,追着非遗过大年,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成为当下各地的文化潮流,不仅丰富了春节的内涵,更彰显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非遗无价,保护有方。非遗背后凝结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风俗所系、情感所系。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很重要的一点是赓续深蕴其中的审美趣味、精神内涵,既留存其“形”,更传续其“魂”。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吸引一波又一波游客拍手叫好,古城游玩的消费热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围炉煮茶的非遗传承与现代青年社交完美融合……非遗,只有融入日常、见人见物见生活,才会焕发新彩。以创新架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在传统底色上描绘现代色彩、在传统语境下进行现代表达,非遗才能拥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文脉赓续处,年岁有新声。春节是众多非遗项目传承实践和集中展示的重要时间节点,我们行走其中,感悟其中,每个人也就成为传承保护这份遗产的活力之源。感非遗之美,品年味传承,以时代活力激发传统魅力,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盟市专线
自治区财政安排242.56亿元支持“六个行动”
他们是节日里最美的风景线
多彩年俗显传承
体育馆里乐享“健康大餐”
踏雪寻鹿
天气变幻的守望者
“马嘟嘟”贺新春
护航春运的站房“管家”
节日市场人气旺
玩转冰雪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