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2月1日10点,“古版新韵 巳巳如意”2025年巴彦淖尔市图书馆传统木版年画展厅内,从天津回家过年的李树英正在给孩子们讲解木版年画的寓意。
“通过看展我了解到,人们将画像挂在门两侧,以求驱邪避凶、禳灾纳福。”小学生李旻达说。
木版年画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2019年11月,木版年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名单。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术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
据悉,此次“古版新韵 巳巳如意”2025年传统木版年画展共有来自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翁连溪先生的100余幅藏品展出。主要有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的年画。
“本次展览展期为3个月,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世俗生活,寓意美好,大量吉祥图案和谐优美地组合在一起,呈现欢乐、祥瑞的氛围,饱满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寄托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巴彦淖尔市图书馆馆长王智慧告诉记者,“如今,我们应肩负起传承与保护这一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重任。春节期间,通过展览让更多市民了解年画、喜爱年画,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得以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从图书馆出来,李树英又有了新发现,一条条由绒线编织而成的小蛇,憨态可掬,盘旋缠绕在树上,细腻的针织纹理将柔软的羊绒线交织成一幅流动的艺术画卷,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套绒线针织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春花专门为蛇年创作的贺岁作品,春节期间,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拍照打卡。
“这次回巴彦淖尔过年真是收获满满,没想到非遗作品在我们巴彦淖尔随处可见,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非遗年。”李树英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