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不动摇

  □杨建毅

  【核心提示】

  ●文化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通过改革进一步破除文化领域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文化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不动摇。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文化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在深刻洞察时代大势和正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基础上论述了党的文化领导权,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文化领导权在文化发展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决定着文化发展方向、怎样发展以及为谁发展等重大问题。文化工作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基本要求,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这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基本国情和党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所决定的。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必须认识到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文化领导权主要体现在对文化发展的方向性引领,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文化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对理想信念的培养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对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的增强等各方面的部署安排上。这些理论与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必须健全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认真部署和开展文化工作,扎实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真正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宣传思想战线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提升到根本制度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等问题,这从根本上决定并集中体现了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发展,也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问题上,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既讲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讲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和发展中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键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融通中外、贯通古今。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理论成果,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既是一次思想解放,也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有力抓手。

  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党进行了不懈探索。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命题,强调既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还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相贯通、相促进。事实上,这个相贯通、相促进本身内在地包含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贯通、促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创造性提出到有机结合,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党的认识中越来越深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彰显出我们干的事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事业,我们讲的故事是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故事,丰富了党如何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的理论。

  “两个结合”意义非凡,既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根本原则和发展路径,也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党要领导和推进新时代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两个结合”。通过“两个结合”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两个结合”实现思想观念新解放、促进文化发展新飞跃,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坚守这个魂和根。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是我们完成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重要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文化工作作出了系统性谋划和战略性部署。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着眼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进一步破除文化领域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文化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包括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其中,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等内容,对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至关重要。

  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一个事关文化的阶级立场、为谁服务、如何发展、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问题;是一个事关文化传承与发展以及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重大问题;是一个事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强大合力的重大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唯有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精神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凝聚坚定信心、实干笃行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理应如此
   第07版:文件
   第08版:盟市专线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不动摇
将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
在传承与发展中推动北疆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