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呼伦贝尔

春运中的“冷极”铁路刨冰人

  □本报记者  李可新  通讯员  徐鑫

  牙林铁路这条通往中国“冷极”呼伦贝尔根河市的交通要道,宛如一条生命线贯穿大兴安岭腹地,承载着林区人民上学、就医以及物资运输的重任。它始建于1952年,南起牙克石,一路向北蜿蜒至根河境内,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四季更迭,尤其是漫长而严寒的冬季。

  牙林铁路沿线山体连绵,地下水丰富,一到冬季,山体和地下水侵袭线路的情况频发。冰天雪地中,有一群默默坚守的“冷极”铁路刨冰人,用自己的毅力和汗水,保障着铁路的安全畅通。

  2月5日,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根河市气温骤降至零下30摄氏度以下,整个区域仿佛被冰雪封印。然而,恶劣的环境并没有阻挡住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海拉尔工务段线路维修工人的脚步,他们毅然投身到艰苦的打冰作业中。

  海拉尔工务段根河线路车间工长杨廷辉介绍道:“每年特定时段,牙林线 264 公里处便进入关键防护期。山体中泉眼冒水,在寒冬迅速结冰,形成数米的冰墙,严重影响线路运行。若不及时处理,积冰侵入限界,将给列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简单布置任务后,杨廷辉带领工友们迅速行动,手持大头镐、铁锹奔赴现场。在极寒天气下,工具与冰块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不仅是一场耐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技巧的考验。

  对于那些顽固的冰块,工人需要精准操控工具,一点一点将其击碎。打冰作业既是体力活,也是精细活。工人身着厚重的工作服,用大头镐奋力冲击冰墙,每一次发力,冰墙便会裂开缝隙,再沿着缝隙持续发力,冰墙被振成大块冰块掉落。工友快步向前,捧起散落的冰块,艰难地挪步,将其丢到路基下。飞溅的冰碴不断打在他们的脸上、手上,带来阵阵刺痛,可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依旧全神贯注地与坚冰顽强对抗。

  一个“天窗”作业下来,平均每人要工作几十分钟,但他们始终坚守岗位。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工人们终于清理完积冰。此次共清理出积冰12立方米,约1.2吨重。随着最后一块危险冰块被清除,线路恢复安全。

  春运期间,是最忙碌的时期。除了处理泉眼冒水导致的结冰问题,他们还要对线路进行细致检查。工人分工协作,每日坚守岗位,共同为牙林线上的列车保驾护航。

  在这支队伍里,有经验丰富的老职工,是线路检修的中流砥柱;也有年轻的新职工,在前辈们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他们就是守护牙林铁路的铁路人,在寒冷的冬季,为了列车的安全运行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为铁路的安全运行筑牢坚实的防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理应如此
   第07版:文件
   第08版:盟市专线
打造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先行区
打造言出必行诚信名片
岩画和居延汉简走进江苏盐城
接羔保育正当时
花灯璀璨庆祥和
“春风行动”招聘会火热举行
非遗玉米皮贴画里的年味
春运中的“冷极”铁路刨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