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精选精育”提升发展党员“含金量”

  □本报记者  许敬  通讯员  王佳宇

  “今天,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近日,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玻璃忽镜乡乌尼圪其村村民李志军向所在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李志军是乌尼圪其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提起他,村里干部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瑞江说:“小李之前一直在外打拼,积累了不少电商销售的经验。去年他回乡创业,带动了不少村民增收。通过党员和群众推荐,我们把他列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像小李这样的“新农人”,如今在商都县的乡村振兴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员队伍是党组织的基石,发展党员则是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商都县创新工作思路,以“精准滴灌”式的举措发展党员,切实提升了发展党员的“含金量”。

  一方面,该县改变以往“大水漫灌”式的选人模式,深入基层各领域,精准识别入党“苗子”:聚焦乡村振兴一线,挖掘带领群众致富的“新农人”;关注科技创新前沿,将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才纳入视野;扎根社区服务领域,把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热心居民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同时,建立人才信息库,对入库人员的政治表现、业务能力、群众评价等进行动态跟踪,确保把最具潜力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党组织中来。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商都县制定了个性化培养方案。对年轻的创业者,着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对技术型人才,安排行业内优秀党员进行一对一指导,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该县依托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定制化培训,如开设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提升农村发展对象的农业技能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举办科技创新讲座,增强科技人才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近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个性化培训20余次,参与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达500余人次。

  新发展党员是党组织的新生力量,不仅要精准选好,更要注重人岗相适。商都县坚持把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员安排到基层治理一线,参与社区建设、矛盾调解等工作;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党员选派到重点项目中,发挥技术优势,推动项目进展。通过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让新发展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绽放“有为光彩”,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赤峰市综合施策促干部担当有为
赤心耀沙海 荒地播绿洲
强化使命担当
以“小”见“大”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集体经济结硕果 村民喜领“年终奖”
“精选精育”提升发展党员“含金量”
让流动党员有“家”有学有为
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