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国门前的忠诚守望

  □本报记者  安寅东  通讯员  王涛

  “第一张照片是2002年官兵的合影,是我们中队艰苦奋斗的开始。”每年新兵下连的第一节课,武警内蒙古总队二连浩特中队总会把课堂设在记载中队历史变迁的光影墙前,而那张标志性的第一张照片总会成为讲述的重点。那一年,中队搬迁至现址,一代代官兵如同扎根于广袤戈壁滩上的芨芨草,无畏风沙严寒,用不懈的努力与坚守书写忠诚的故事。

  “二连浩特”蒙古语译为“斑斓的城市”。驻守在这座边境小城的武警内蒙古总队二连浩特中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他们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曾连续10年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2024年所在党支部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在武警内蒙古总队锡林郭勒支队2024年度“四铁”先进单位评选中,以总评第一的成绩连续第7年进入先进行列。

  尽管二连浩特市位于浑善达克沙地源头,但走进武警二连浩特中队营区,你会被其生机勃勃的气息所吸引。在这片植物难以生长的土地上,历代官兵精心呵护,使得小小的营地宛如一片绿洲。

  训练场上,战士们正进行休整,来自四川资阳的上等兵廖伟向我们走来,脸上带着未及擦拭的沙尘。面对白毛风和沙尘暴等恶劣天气,这些勇敢的官兵语带豪迈,“将来我可以告诉我的孩子我和战友们是如何‘战天斗地’的!”

  边境地区形势复杂,涉外涉恐风险时刻提醒官兵要固战位、强能力、壮筋骨。“执勤就是战斗,哨位就是战场”,简单的两句话却是中队41年执勤安全无事故的力量来源。

  “2021年,一名犯罪分子手持凶器冲闯看守所大门,中队迅速按预案展开处置,不到一分钟就将其成功制服。”中队长贾永彬介绍说,平时我们设想各种情况来组织训练,不断给战士们“出难题”,才能锤炼出官兵的临机反应能力。近年来,中队先后圆满完成70余起武装押解等各类勤务,稳妥处置20余起执勤险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铮铮誓言。

  初春二月,北疆大地乍暖还寒。在营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墙上展现着过去22年间历代官兵风采的光影分外动人。无论中队的人员如何更替,学队史、传队魂、讲队风的传统从未间断,激励着每一位官兵不断前进。

  打开中队官兵理论学习笔记本,第一页就印着三句“警示语”非常醒目:“忠诚担当守初心、花言巧语不动心、险难时刻请放心”,它就像一座“无形的界碑”,源源不断地为中队官兵提供着精神力量。

  多年来,中队党支部坚持用理想信念铸官兵忠诚、用传家法宝打思想底色、用边疆文化蓄底蕴底气,发挥扎根边疆、驻守国门的独特优势,用历史荣誉、红色经典和先进典型激励培塑官兵。与解放军陆军边防第322旅结成联教共育“对子”,创新开展“学边防战史”“向国门宣誓”“国门下话国防”等特色文化活动,引导士兵上讲台、站“C位”……多年来,千余名官兵培塑了“忠在骨子里、诚在根子上”的政治品格,践行了铁心向党的铮铮誓言。

  “越苦越向前、越难越坚持、越累越奋斗”,红色基因的传承赓续又焕发出新时代的青春活力。霓虹灯下夜色阑珊,中队一代代官兵始终信念如磐,“驻一地、红一片”的拳拳热忱辉映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领袖嘱托,格外耀眼动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国防
   第06版:社会
   第07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08版:资讯
军民携手奏响幸福牧歌
“红书包”里幸福多
“沉浸式”体验
严把青年入伍第一关
“国防教育+”点亮课堂
国门前的忠诚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