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立制度体系为“纲”出台改革方案及配套制度。基于内蒙古实际,从建立零基预算改革的制度体系出发,自治区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实施零基预算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及配套工作指南,通过打破支出基数、创新预算编制方式、加强资源统筹整合和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分三年有序推进零基预算改革。
以保障重点事项为“纲”编制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为推进改革,内蒙古将公共服务、产业扶持、重点建设项目三类保障事项清单按轻重缓急排序,加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公共服务保障清单涵盖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等10个领域,产业扶持保障清单涵盖工业、内外贸等9个领域,重点建设项目保障清单涵盖农林水、交通和信息化等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以加强统筹整合为“纲”全面清理并重塑支出政策。自治区财政对本级出台的长期存续、效益不高、交叉重叠的支出政策进行分类处置和清理,建立健全财政支出政策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退出机制。其中,对已到期、目标已完成、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支出政策,一律清理退出;将5项科技专项资金整合为2项;将43项产业专项资金整合为28项。
以健全支出标准体系为“纲”夯实预算编制审核基础。自治区通过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规范部门预算管理,利用已出台的政务信息化运维支出标准审核预算,有效解决了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盲目估算”的问题;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本级财政项目支出标准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逐步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为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改革提供重要支撑。
以预算绩效管理为“纲”全面强化事前事后监管。“强化事前绩效评估,凡新出台重大政策、新增重大项目,按规定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自治区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治区优先选取关注度高、资金规模较大的新增重大政策与项目组织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论和审核意见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从源头上防控财政资源配置的低效无效,推动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