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点亮区域协同创新之光

  □风启

  近年来,随着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一背景下,“两小时创新圈”的提出与实践,不仅为呼和浩特市和北京市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协同发展树立了典范。这一创新模式,通过打破地理限制,促进资源流动和技术转化,正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两小时创新圈”的核心在于通过高铁等现代化交通方式,缩短地理距离,促进两地科技创新资源的快速流动与高效对接。呼和浩特市与北京市的合作,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科技、人才、产业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这种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区域发展中“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新范式。

  “两小时创新圈”的构建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呼和浩特市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汇聚了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实力与人才资源雄厚。双方打破了地域限制,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产业对接,让科技资源得以自由流动,推动众多京蒙合作示范性项目落地生根,数据企业入驻、算力互联互通、绿电输送等成果,不仅推动了呼和浩特市的产业升级,也为北京市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实现了互利共赢。

  “两小时创新圈”的活力在一个个科技项目中得到充分展现。从乳业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到动物疫苗技术创新平台共建;从前沿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到企业借助数字化改造实现质的飞跃,“两小时创新圈”让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科技火花不断碰撞。北京市的科技企业与呼和浩特市的本土企业紧密合作,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填补了当地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呼和浩特市深知这一点,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北京市的高端人才。住房补贴、子女教育支持、创业资金扶持等措施,展现出满满的诚意;组织企业家前往北京参观学习,更为本地企业打开了一扇接触前沿技术和理念的窗口。众多院士团队的入驻,国家级人才团队的汇聚,为“两小时创新圈”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让创新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展望未来,“两小时创新圈”的发展蓝图清晰。常态化的项目对接、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的助力、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引进培育,以及应用场景的打造,都为创新圈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期待呼和浩特市与北京市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不断拓展创新圈的边界,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形成更大范围的创新网络,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乡村振兴
“两小时创新圈”:让科创资源流动起来
点亮区域协同创新之光
探秘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