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玉器多采用地方玉,有青玉、青白玉。五鹿同春玉牌选用的玉料硬度较高,质感温润,带有自然的绺裂,这些特征为玉牌增添了独特韵味。玉料尺寸较大,就材质本身而言,比较稀缺。
五鹿同春玉牌下方及两侧有清晰的凹槽,由此判断这应该是一件插屏。北魏时期重视文化,贵族和文人有自己的书房,通常会在书房的案几上放插屏,与书籍、文具等相伴,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玉牌上雕刻的鹿形态生动活泼,身体结构匀称,身姿矫健,尤其刻画细腻的肌肉线条,体现出工匠精准捕捉鹿的形态的能力,极具写实性。
五鹿同春玉牌采用高浮雕工艺,使五鹿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层次分明,立体感强。鹿的轮廓线及细节线条一气呵成,流畅自然,展现出工匠卓越的雕刻技艺。
画面布局上,5只鹿在玉牌上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既展现出丰富的内容,又保持了画面的和谐与稳定。“五”在古代文化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常与五行、五福等概念相关联,象征着吉祥、和谐、平衡,“五鹿”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鹿是北魏文物中动物纹饰的重要元素。玉牌上鹿的造型既具有北方游牧部族对自然生物的质朴描绘,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对玉器雕刻的精细审美,体现出和谐统一的完美融合。
(作者系呼和浩特博物院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