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文化交融的见证

  □于光辉

  元代青花瓷器造型古朴淳厚、绘画技法精湛、纹饰色彩明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通辽市文博院珍藏的这件元代青花玉壶春瓶保存基本完好,釉质细润、器型挺拔、线条柔美、纹饰流畅,弥足珍贵。

  元代青花瓷器存世量稀少,尤其是保存完好的元青花更是屈指可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元代青花瓷器全球存世量仅400多件:土耳其、伊朗、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博物馆收藏有200余件,国内考古发现和博物馆收藏200多件。元代青花瓷器本土出土数量相对稀少表明,在元代,青花瓷器很可能是贸易品和贵族阶层所使用器具。

  在中国瓷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唐代以前,青瓷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唐代以后,逐渐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随着五大名窑、八大窑系的出现,瓷器生产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元代,景德镇白底蓝花的青花瓷器烧制成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从14世纪二三十年代到15世纪前期,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犹如雨后春笋般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景德镇也因此获得“中国瓷都”的美誉。通辽市文博院珍藏的元代青花玉壶春瓶作为烧制于江南景德镇瓷窑的精品,却出土于远隔烧造地千里之外的北方西辽河流域,印证了当时南北各民族间存在经济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烧制青花瓷所使用的钴料是进口于西方的舶来品,是当时中国与其他地区政治交往、经济交流、文化交融的重要见证。玉壶春瓶上刻画的孔雀、缠枝牡丹、卷草纹等纹饰具有浓烈的中原文化特征,彰显出元代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作者系通辽市文博院副研究馆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苏尼特右旗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资讯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社会
   第12版:公益广告
玉壶春酒正堪携
文化交融的见证
瓷器界“第一美女”
元瓷青韵冠古今